近代詩人。字實甫,又字中碩,自署懺綺齋,又自號眉伽、哭庵、一廠居士等。湖南龍陽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上書請罷和議,反對割遼東與臺灣,“揖盜於門內”。曾兩次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後在廣西、雲南、廣東歷任道臺。辛亥革命爆發逃居上海,後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遊,袁世凱稱帝後,被任為代理印鑄局長。袁帝制失敗,易順鼎愈益縱情於歌樓妓館。

  易順順鼎幼有神童之目,稍長有才子之稱。十五、六歲時即刻印《心室悔存稿》。與程頌萬、曾廣鈞稱“湖南三詩人”。一生作詩近萬首。自言生平好遊山水,所為詩,“行役遊覽之作居其大半,而山水詩居多”。此外也多為詠物、艷情之作。其詩學大小謝(謝靈運、謝朓),學杜韓,學長慶體,學皮陸(皮日休、陸龜蒙)、李賀、盧仝,而以學晚唐溫李(溫庭筠、李商隱)者為最多、最好。作詩好尚巧對,認為“以對屬為工,乃詩之正宗”,“無工巧渾成對仗,竟可以不作詩。”講究屬對工巧,隸事精切,設色奇麗,用意新穎。他的詩有一些小巧過人之處,但詩風浮艷,有時在最嚴肅的題材裡也濃染桃色。如詠蘇武:“漢節持來氣懍然,柔鄉豈意在冰天,當時若使無胡婦,蘇武爭經十九年。”所以柳亞子《論詩六絕句》說“易樊淫哇亂正聲”,未為過論。他的古體詩則有一些恣肆之作,張之洞曾評其《萬杉寺五爪樟》“雄偉恣肆”,贊為“奇作”。

  詩集有《丁戊之間行卷》、《四魂集》、《摩圍閣詩》、《蜀船詩錄》等20幾種,大都收入《琴志樓易氏叢書》。病逝前又排比鈔輯,印成《琴志樓編年詩錄》12卷,《琴志樓遊山詩集》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