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重要建築木構件上的彩畫。它比宋式彩畫更為程式化,裝飾性更強,主要用在簷下。

  梁枋彩畫 清式梁枋彩畫的整體構圖,都把梁枋全長等分為3段:當中一段叫枋心;左右兩段,靠近柱頭一端叫做箍頭,靠近枋心一端叫做藻頭。區分各部分的線道總稱為錦枋線,因使用位置不同,又有箍頭線、皮條線、岔口線和楞線等稱謂。梁枋彩畫的主要類型有和璽彩畫、鏇子彩畫和蘇式彩畫3種。

  和璽彩畫 用於皇宮、宗廟、大型寺觀等建築群主要殿堂,是級別最高的一種。和璽彩畫最主要的形式特征,是在它的藻頭兩端有圭頭和鋸齒圖案。和璽彩畫的題材絕大多數是各種龍、鳳的描繪。如龍就有跑龍、升龍、降龍、團龍和坐龍等。和璽彩畫的色彩雖以青、綠、朱為底色,但線條、圖案幾乎全部貼金,極為華貴輝煌。它的色彩搭配總的規律是藍、綠相間,如在同一條額枋,藻頭用藍色,枋心必用綠色,反之互換;上下大小額枋,上藍則下綠,反之亦互換;相鄰兩間額枋色彩互換。但墊板隻用紅色,平板枋為藍色或綠色,藍色時畫跑龍,綠色時畫工王雲(形狀比較規則的雲紋)。

  旋子彩畫 運用范圍較廣,由宮廷至公卿宅邸都有使用,級別低於和璽彩畫。其主要形式特征是於藻頭部分畫有旋子。這類彩畫,因梁枋長度的不同,旋子的處理方式也有不同,如一整二破、一整二破加一路、一整二破加兩路、一整二破加勾絲咬和一整二破加喜相逢等。所謂一整二破,即近箍頭一端用一個整旋子,近枋心一端上下各用半個旋子。

  旋子彩畫視色彩和貼金多少,又有2種色調和6個級別。其色調以綠為主的叫做石碾玉,以黃色為主的叫做雄黃玉。其6個級別是:①金琢墨石碾玉。花瓣用青綠退暈(宋式彩畫稱疊暈),花心、菱地點金,線條和花瓣輪廓用金線勾勒,是旋子彩畫中等級最高的一種,與之相對應的雄黃玉叫做金線雄黃玉。②煙琢墨石碾玉。與金琢墨石碾玉相比,隻是花瓣輪廓改用墨線勾勒,與之相對應的雄黃玉叫做墨線雄黃玉。③金線大點金。不用青綠退暈,其他同煙琢墨石碾玉一樣。④墨線大點金。花心、菱地點金,線條、花瓣輪廓用墨線勾勒。⑤墨線小點金。除菱地不點金外,其他同墨線大點金。⑥雅伍墨。不點金,一切線條、輪廓都用墨線,是旋子彩畫的簡易型。

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

  旋子彩畫的色調配置也是青、綠相間。常用的圖案有跑龍、夔龍、錦紋、卷草、梔花和瑞獸。其搭配有一定規律,如大額枋枋心畫跑龍,箍頭盒子畫卷草,小額枋枋心則畫錦紋,箍頭盒子畫瑞獸等。

  蘇式彩畫 因源於蘇州而得名,風格活潑清麗,一般用在園林建築上。它的題材故事性、寫實性較強,名目繁多,隨機而繪。構圖有定法而無定式,枋心可以是半圓形的或一字形的;用色雖然也要相間而施,但枋心作畫不受這個限制。蘇式彩畫把檁子、墊板和額枋連在一起繪制半圓形枋心包袱,是它的最大形式特征。包袱的外緣輪廓,一般用青、綠、紅各色由淺及深層層向外退暈,形成半圓形畫框。包袱內依所畫題材可稱為花鳥包袱、人物包袱,或線法套景包袱等。蘇式彩畫的藻頭,靠包袱的一端通常畫集錦、花卉、瑞獸或青、綠單色刷飾;靠箍頭的一端畫卷草或夔龍卡子。青色地上用直線硬卡子,綠色地上用曲線軟卡子,即所謂硬青軟綠。箍頭花紋多變,如陰陽回紋、壽字、聯珠及西番蓮、漢瓦、夔龍等,並瀝粉貼金。

  其他木件上的彩畫 梁枋以外其他木件上的彩畫:鬥拱用青、綠為底色,邊楞用金線的叫做金琢墨,用墨線的叫做煙琢墨。青、綠兩色相互搭配,如升、鬥刷青色,則拱、昂刷綠色,反之互換,但柱頭科的升、鬥一律用藍色。墊拱板用色與鬥拱的冷色反襯,一律塗朱,內畫龍、鳳、西番蓮、火焰三寶珠和梵字。其他如椽子、角梁等彩畫也都有一定之法。它們的繁簡、式樣大都同和璽、旋子和蘇式彩畫等有對應關系,如和璽、金線石碾玉彩畫的鬥拱,用青、綠退暈;雅伍墨彩畫的鬥拱全用青或綠,不退暈。

金線蘇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