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的一處帝、後陵墓區。位於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部馬蘭峪的昌瑞山下,距北京市125公裡,是中國現存的一處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後妃陵建築群。康熙二年(1663)建,陵區南北長12.5公裡,東西寬約20公裡,內中建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的帝陵及慈安、慈禧等4座後陵,以及5座皇妃和1座公主園寢,共埋葬帝、後及妃嬪150多人。陵區週邊另建有王爺、皇子、公主、勳臣等10多座園寢。整個陵區劃分為前圈和後龍兩部分,前圈是陵區建築區,後龍是襯托山陵的綠化區區。東陵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綿綿的山脈屏於陵寢之後,長長的神道伸至門殿之前。一座座金黃坡頂的殿宇,在藍天白雲、蒼松翠柏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壯觀。

  清陵的佈局基本上仿效明陵。它以孝陵(順治陵)為中心,其餘各陵依序排列在兩邊。石牌坊是陵區最南面的一座建築,5間6柱11樓,高13米,寬32米,全部用漢白玉卯榫構造。大紅門是孝陵也是陵區的總入口。大紅門後是長約5公裡的主神道,兩旁分佈著18對石象生。裕陵(乾隆陵)另辟有次神道,有石象生8對,景、定兩陵各5對。這些石象生雖形體不甚高大,但雕技精致,體態生動,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水平。

  各陵寢的平面佈置大同小異,其佈局順序是五孔券橋、牌樓、碑亭、大月臺、隆恩門、隆恩殿及左右配殿,進入花門(玻璃門)後,為石五供,最後是方城(上立碑亭)、月牙城(後為啞巴院)、寶頂及其周圍羅圈墻。宮門外置神廚、神庫、省牲亭、井亭、下馬碑以及守陵官吏防衛旗兵營房等。

  東陵的地面建築以普陀峪定東陵(慈禧陵)最為考究。材料精選自南方硬木,設計精巧別致。隆恩殿四周的石欄桿上雕刻龍鳳呈祥、水浪浮雲等圖案。殿前的龍鳳陛石采用高浮雕手法,一眼望去,猶如活龍真鳳在彩雲中飛翔舞動。大殿鬥拱梁枋及天花都是在原木本色上瀝粉貼金彩繪,外柱立雕金龍盤繞,金碧輝煌。地宮則以乾隆裕陵最為富麗。地宮全部用漢白玉石拱砌而成,進深54米,面積327平方米,3室4道石門,其四壁和券頂都佈滿各種佛教內容的石刻,有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方佛、五供、八寶以及梵文和藏文鐫刻的數萬字佛經。所有這些雕刻,工藝卓絕,形態逼真,線條清晰流暢,圖案繁而不雜,不愧為地下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