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

  南宋政治傢、文學傢。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與陸遊、范成大、楊萬裡等都有很深的交誼。卒諡文忠。

  周必大有詩600多首。他的詩有的善於狀物,如《池陽四詠·翠微亭》“地占齊山最上頭,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雙虹墮,吸住江河萬裡流”,比喻淺近新穎。又如《遊廬山佛手巖雪霽望南山》“十日頑陰不見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尋山分,日照北窗雲在山”,氣骨稍弱,卻清新淡雅。他初學黃庭堅,後由白居易溯源杜甫。在有些詩裡他喜歡用典,未能擺脫江西詩派的影響。他執掌內外制時間很長,不少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都由他撰寫。如《嶽飛敘復元官制》,詞婉義正,是宋代駢文佳作。他的序文如《〈皇朝文鑒〉序》,寫得典重雅正。題跋如《題陸務觀送其子赴官詩》,遊記如《南歸錄》所寫遊石湖,則頗富情致。總的說來,這類散文內容豐富,文采則時有不足。周必大知識淵博,熟悉當朝人物、掌故。在他的散文及《二老堂詩話》中,保存瞭不少研究宋代文學的資料。他的神道碑、墓志銘一類文字,主次分明,頗有史法,往往為元代修《宋史》者所取材。

  周必大著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有清咸豐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