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印象主義之後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新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P.西涅克在其著作《從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1899)中,為新印象主義下定義說:“他們是自1886年以來發展瞭分割主義技術的人,分割主義用色彩和色彩進行光的混合,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意圖。”分割主義技術的目的,是採用光學原理將純粹的色彩用小點塊的方法,彼此相鄰近地排列在畫佈上,以求得比在畫板上進行色調混合的更高明亮度。所以新印象主義又叫作點彩派。

  新印象主義的的出現和科學的迅猛發展有密切的聯系。光學和色彩學的理論以及實驗成果,有力地推動著包括繪畫在內的造型藝術的觀念和技術的發展。新印象主義畫傢們吸收瞭關於色彩對比以及顏色、色調並列所產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論,認識到單純色彩通過視覺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藝術效果。此外,瑞士學者D.薩特的著作《美學概念及應用》(1865),強調科學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主張運用科學試驗成果和建立法則,都促進瞭新印象主義的產生。

  新印象派的主要理論是:

  ①色彩的分割理論,即分割法。從光學原理看,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與明度。畫傢們在畫面上使用純色,不在調色板上調混顏色,這樣,中間色是在觀賞者(離畫面有一定的距離)的眼中自然混合而產生的。

  ②主張色彩、線的表現性與情感的特質相結合,並從中概括和提煉出一種科學的法則。新印象派的畫傢們想用色度的對比(明與暗)、色調的對比(暖與冷)、線的變化(升與降)來表達愉快、安定、悲哀等感情。

  新印象主義既是印象主義的某些技法和科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印象派(憑直覺、憑經驗的寫實主義)向古典主義(重法則、重理論、重秩序)的轉化。

  新印象主義的代表是G.修拉、西涅克,參加新印象主義的有M.呂斯、H.-E.克羅斯和A.杜佈瓦-皮耶等人。C.畢沙羅也曾參加新印象主義展覽,並一度嘗試用點彩法作畫。新印象主義的理論還曾影響過V.凡高、P.高更、H.de圖盧茲-洛特雷克、G.塞甘蒂尼。

  最早的新印象主義作品──修拉的《阿涅爾的浴場》於1884年5月在獨立沙龍上展出。在這個展覽會上,西涅克與修拉結為至交,二人成為新印象主義運動的倡導者。同年,修拉與西涅克等組織獨立派藝術傢協會,並於12月舉行首次展覽。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在這次展覽會上展出。同年,22歲的F.費內翁創辦《獨立雜志》支持這一運動。1885年,西涅克介紹畢沙羅參加獨立派藝術傢協會。新印象主義的代表作還有修拉的《女模特兒》(1887~88)、西涅克的《聖特羅佩港的出航》(1902)。西涅克比修拉更加熱衷於色彩的光學理論,他的《從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一書,是這一派的理論著作。

  新印象主義把西方繪畫史上的點彩法和分割法的因素加以發揚、光大,自成完備的體系,在歷史上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新印象派的畫給人以嚴謹的秩序感,自有一番情趣和境界。但是,新印象主義作為一種造型體系,有明顯的缺陷,它離開客觀自然,陷入主觀化和概念化。這一派別的早期作品由於發掘瞭自然美,把這種美感通過一定的秩序和法則表現出來能使人醉心。但一旦脫離自然,沉湎於僵化的法則,作品就成瞭近似沒有感情的圖解。到20世紀初,新印象主義受到新的畫風的抵制,逐漸走向衰落。

  

參考書目

 R.L.Herbert,New-Impressionism,New York,SRGM,1968,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