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學傢。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婺源(今屬江西)人。建炎二年(1128)自願使金,以諸生補修武郎,藉右武大夫、吉州團練使擢任通問副使,隨王倫赴金,被拘不屈,留16年,至紹興十三年(1143)方南歸。其侄孫朱熹寫有《奉使直秘閣朱公行狀》(《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宋史》即據此立傳。

  朱弁留金時所作詩歌,元好問《中州集》收入38首。內容多為反映拘囚生活,感情真摯深沉,風格纏綿婉曲,頗能動人,如《寒食》寫道:“絕域年華久,衰衰顏淚點新。每逢寒食節,頻夢故鄉春。”某些詩詞煉句甚見功力,如《春陰》的“詩窮莫寫愁如海,酒薄難將夢到傢”,《送春》的“結就客愁雲片段,喚回鄉夢雨霏微”,略似晚唐人風調。朱熹《行狀》說他“於詩酷嗜李義山,而詞氣雍容,格力閑暇,不蹈其險怪奇澀之弊”,是中肯之論。《曲洧舊聞》寫於留金期間,主要記述北宋太祖以來諸帝及名臣遺聞軼事,無一語及金,顯然寓有懷念故君與傢國之思。其中保存瞭大量的文人逸事,對宋代文學的研究很有價值。《風月堂詩話》亦作於北地,論詩推重蘇軾、黃庭堅,但又反對當時“句無虛辭,必假故實;語無空字,必究所從”的詩風,提倡“用崑體功夫而造老杜渾成之地”,以此為“禪傢所謂更高一著”。所著《曲洧舊聞》10卷,有《叢書集成》本。《風月堂詩話》2卷,有《寶顏堂秘笈》本及《詒經堂藏書七種》本。《續骫骳說》作於晚年,亦屬雜記之書,今僅於《說郛》中見到5條,已非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