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戲曲作傢。字素臣,號笙庵。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與另一傳奇作傢朱佐朝(良卿)齊名,時稱“二朱”;一說他們為兄弟。據《曲海總目提要》,傳奇《四奇觀》就是“二朱”等人合撰的。朱㿥曾協助著名傳奇戲曲作傢李玉編纂《北詞廣正譜》,可見他與李玉同時,曾活躍於清初曲壇。他們的作品著意反映社會現實,註重演出效果,人稱“場上之曲”,一反明末清初文人創作中單純講求聲律、堆砌詞藻的“案頭之曲”的形式主義傾向。所作傳奇共21種,除與人合作的作品外,今存9種,計計《錦衣歸》、《未央天》、《聚寶盆》、《十五貫》、《龍鳳錢》、《萬年觴》、《翡翠園》、《秦樓月》、《朝陽鳳》。其代表作當推《十五貫》,這是根據宋元話本《錯斬崔寧》(《醒世恒言》中名《十五貫戲言成巧禍》)改編的。男主人公名字改作熊友蘭,又附以其弟熊友蕙因藥鼠致使鼠銜隔壁十五貫錢而遭冤獄的故事。劇情以兩熊向監斬官況鐘托夢鳴冤為契機,故又名《雙熊夢》。《曲海總目提要》評其“情節甚緊湊,唱演最動人”。《綴白裘》選其六出之多,乃昆曲舞臺上的保留節目。劇本成功之處不在情節的巧合,而在於塑造瞭三個有血有肉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一個是主觀臆斷的過於執,一個是因循守舊的周忱,一個是執法不阿而又肯於調查研究的況鐘。前二者雖然算不得貪官污吏,卻有意無意地成瞭冤獄的制造者和維護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演出的昆曲《十五貫》,即據此改編而成。此外《未央天》(京劇《九更天》即以此為藍本)、《錦衣歸》和《翡翠園》,也是公案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當時吏治的窳敗。《秦樓月》和《龍鳳錢》兩劇,意在表現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忠貞。李漁稱贊《秦樓月》“遠則可方《拜月》,近亦不讓《西施》,幾案氍毹,並堪賞心”,雖系溢美之辭,但結構巧妙,關目緊湊,不失當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