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科學技術博物館。位於德國慕尼克博物館島上。由 O.von密勒始建於1903年,1925年新館正式建成開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幾乎被全部炸毀,1953年重新修復。

  展出內容共分30個部分:地下資源和露天採礦,石油和天然氣,礦山,選礦和洗煤,冶金工業,金加工,發動機,陸上交通,室外展出,隧道建設,街道和橋樑,水利工程,電氣能源技術,航運,航空,物理,核能技術,通訊技術,樂器,化學,技術化學,制陶、制玻璃技術和造紙紙技術,書寫印刷術,攝影術,紡織技術,度量衡,計時,農業技術,宇航,天文。

  館內收藏有大量儀器設備的歷史原件及模型、復制品,其中許多可供現場操作,並配有文字論述和畫面介紹。

  典型展品有:1566年阿德勒·馮·呂貝克帆船的模型,16世紀帶腳踏輪抽水泵(復制品),反映16世紀冶金技術的選礦室,1769年第1輛自動行駛的交通工具──庫克諾特蒸汽車,1813年的“波勞·比裡”號礦用機車,1826年的手壓式鐵制印書機,1879年世界上第一臺西門子電氣機車,1944/1945年的“莫爾希”號單人潛水艇及1588年左右 E.哈伯邁爾的星相儀等。

  博物館諸部分中較引人註目的是第6、7樓的天文學部分。該部分詳細介紹瞭以地心說為代表的古希臘天文學到哥白尼、伽利略時代的以日心說為代表的新天文學的發展過程。該部分所屬的天文館在1925年開館時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影天文館,所用的投影儀是當時技術的傑作。設在4樓的天文臺還安放有孔徑為30厘米,焦距5米的蔡司望遠鏡。

  除以上所述30個部分外還有以下幾個獨立的展館和部門:

  榮譽館:主要存放著名自然科學傢和發明傢的照片、肖像、半身塑像和浮雕。

  研究用藏品館:有大量歷代儀器、機器、器械及模型,展示瞭重要科技在各階段的狀況及一些傑作。

  圖書館:藏書約70萬冊,收藏有精密自然科學技術及其歷史方面的文獻。閱覽室有2.5萬冊書刊。

  特別藏品部:設有一個文件檔案館,收藏約6.2萬份計劃書、圖紙、技術用品和銅版雕刻,其中包括A.克虜伯、奧托·李裡恩泰爾和魯道夫·迪塞爾的圖紙。另有約1.9萬件手跡、信件、日記、記錄、大科學傢手稿、1.2萬幀木刻、銅板雕刻肖像或照片及2400枚紀念幣。

  影像部:存有3.5萬份負片,提供精密自然科技領域照片、幻燈片、特別是藏品照片、圖書館藏書的復制品。

  自然科學技術歷史研究所:該所研究純自然科學技術史和應用自然科學技術史、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工藝學。除專門歷史研究之外,還出版自然科技方面的古典著作,收集歷史課題的藏品和舉辦學術座談等。

  各館每天均有操作表演,館內還備有講德語和外語的導遊,每年觀眾約為1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