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齊梁時期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群。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境內蕭梁河沿岸。從陵口至水經山南北長約16公裡。丹陽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自唐以來《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等書多有記載。20世紀30年代朱希祖和朱偰父子曾多次進行調查。1949年以來,江蘇省文管會多次組織人進行調查、測繪。石刻造型優美生動,刻工精細逼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集中代表瞭南朝雕刻藝術的突出成就。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陽南朝陵墓大部分已被盜掘或破壞。現遺存主要為陵前石刻,共有11處,包括神道石柱和石天祿、石麒麟、石辟邪等。石刻中以陵口2石獸最為宏偉,雄踞蕭港兩岸,東西對立,為陵墓群入口標志。東為天祿,雙角,四足損缺,身長4米,殘高3.6米,體圍3.9米。西為麒麟,獨角,四足損缺,身長3.95米,殘高2.9米,體圍3.6米。諸陵墓中保存石刻最多者為梁文帝蕭順之建陵,位於齊明帝蕭鸞興安陵與梁武帝蕭衍修陵之間。蕭順之於梁天監元年 (502)閏四月被追尊為文皇帝後,擴墓為建陵。陵前現存石獸、石柱礎、石柱、石龜趺各1對。2石獸南為獨角麒麟,四足損缺。石柱礎南北各1,皆方形。2石柱柱身呈直刳棱形,柱頂圓雕一辟邪,下有蓮花圓承盤。柱額上刻隸書“太祖皇帝之神道”,一正刻順讀,一反刻逆讀。柱礎上圓下方,飾刻螭龍1對。2石柱損壞較嚴重,部分構件已毀,石額現存丹陽市文化館,尚完好。2龜趺保存尚好。最小的一處陵墓石刻為埤城鎮水經山村東南的南齊無名墓前1對無角辟邪。2 獸均為圓雕,體長頸短,張口吐舌,頷下有長須,雙翼,足四爪,造型矯健。諸石刻中保存較完好者為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前的1對石獸,東為雙角天祿,西為獨角麒麟。兩獸均胸突腰聳,身刻羽翼,瞋目張口。天祿邁左足,麒麟邁右足,足下攫一小獸,雕飾十分精美。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梁武帝蕭衍修陵石天祿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分佈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傢曾多次撥款,陸續修築基座,將石刻安裝扶正。對已斷裂、脫落部分予以粘接修復。1956年在拓寬運河時,將陵口2石獸北移450米。1977年疏浚蕭梁河時,又將西岸石麒麟西遷70米,築座安放。丹陽市在陵墓石刻所在鄉鎮成立瞭保護小組,並就地指定專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