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防火、防盜的監測、報警、控制設備。

  火災報警 火災報警器分有感煙探測器、感溫探測器及光輻射探測器等三大類。火災報警器一般安裝在陳列室和藏品庫房的天花板下。安裝火災報警器應根據場所特點,選擇適當的探測器,並須正確選定報警的靈敏度,做到既不漏報亦不誤報,安裝位置、分佈密度要設計合理,符合消防規範,平時應註意做好保養和維修工作。

  消防器材設備 分有液體、幹粉、氣體三大類。液體滅火器材中,消火栓是最常用的裝置,此外還有水噴淋頭,這兩種裝置都須與建築裝修相結合。輕便型的液體滅火器有酸堿滅火器、泡沫滅火器、氟泡沫滅火器及抗溶性泡沫滅火器等。博物館的陳列室、展覽廳、藏品庫房等均不宜選用液體滅火器材,其他用房則可按不同情況作適當選擇。幹粉滅火器的種類很多,滅火劑分有鈉鹽幹粉、氨基幹粉及以磷酸鹽為基料的多用幹粉等。幹粉滅火劑平時儲存在滅火器內或幹粉設備中,滅火時靠加壓氣體(二氧化碳或氮氣)的壓力將幹粉噴出,形成霧狀粉流,抑制燃燒。氣體滅火是采用鹵代烷滅火劑,分有1211、1301、2402等型號,中國常用的是1211滅火劑,系無色氣體,用加壓方法液化,灌裝在容器裡,使用時由氮氣加壓,呈霧狀噴出,遇火焰或高溫後迅速變為氣體,抑制燃燒。滅火後全部氣化,不留痕跡,故最適於文物、圖書、檔案等貴重物品滅火。1211滅火器分有手提式和推車式兩種,滅火劑也可以灌裝在博物館建築的固定滅火裝置內。

  防盜報警監控設備 博物館常用的防盜報警設備有閉路電視系統、監聽系統、光柵報警系統、感溫報警系統、超聲報警系統、微波報警系統等,此外尚有附裝在門窗、櫥櫃或直接目的物上的電容報警、電線斷路報警等裝置。博物館的保衛防范是根據博物館的性質、藏品的珍貴程度,以及館區內各部位不同防范要求,分別制定的。以收藏歷史文物的大型博物館為例,在既要確保重點要害部位,又要照顧一般的前提下,可以將防范要求規定為:不得漏報,監視器通過錄像系統及時監視罪犯行動,並即時制作成錄音錄像;或要求報警器不得漏報,監視器通過攝像機監視罪犯在現場的行動;或隻要求報警準確率在90%以上,或在70%以上等。博物館監控室的電子計算機通過自動打印機及時記錄報警器每次報警時間及報警器編號,隨後輸入人工處理情況的記錄,作為保衛防范資料入檔保存。

  為瞭提高保衛報警的有效率和準確性,防止報警系統被破壞,博物館應根據不同防范要求,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防范報警系統,以備一種系統失效另一系統能繼續準確報警。但是運用任何最先進的防盜報警設備,都必須要有合理的保安制度和嚴密的保安組織配合,才能確保博物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