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指一切社會生活影響於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狹義的則指學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設施對青少年、兒童和成人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現代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傢或政權,實施不同性質的社會教育。

  在中國,相傳有巢氏教民穴處巢居,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漁獵,神農氏教民稼穡。這可以看作是中國原始的社會教育。約在戰國時代的《周禮·地官》記載有“聚民讀法”的規定,由大司徒、州長、黨正等官員於每年正月、七月月、十一月的初一日,集合所轄人民,誦讀邦法,進行政治教育;在春秋社祭日,行飲酒鄉射之禮,尊敬長老,表彰有德,以進行道德教育;還以所謂“鄉三物”,即:“知、仁、聖、義、中、和”六德,“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禮、樂、射、禦、書、數”六藝教育人民。其後,宋、明的“鄉約制度”,明、清初期頒佈的“聖訓六諭”、“聖諭十六訓”等,都屬社會教育。

  清政府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頒佈瞭《簡易識字學塾計劃》。宣統元年(1909)正式設立簡易學堂,各地進行勸善興利的宣講,還興辦瞭一些工人半日學堂、農民耕餘補習班、商業補習夜館、女工傳習所及閱報處、閱覽處等近代社會教育事業。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中華民國教育部設社會教育司。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國的社會教育以通俗教育和識字教育為主要內容。1920年,晏陽初提倡平民教育,仍然以識字、學文化為主要內容。1928年和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召開第一、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後,創設社會教育實驗區,推行失學民眾補習教育,頒佈《國民體育法》、《圖書館規程》及《民眾教育館暫行規程》等。抗日戰爭開始後,針對抗戰需要,轉向戰時社會教育工作。1927~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為適應革命事業需要,一貫執行教育為革命戰爭服務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1946年12月29日,《解放日報》刊載陜甘寧邊區政府發佈的《戰時教育方案》指出:①在戰時必須提高社會教育的作用,以便發動廣大的成年青年直接或間接地參加戰爭。②無論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要大大加強時事教育,以提高群眾的政治積極性。③應以戰時各種生動的范例作為活的教材去教育廣大群眾。關於組織形式,應註意利用讀報工作,並組織和教育民間藝人深入農村進行宣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設社會教育司主管社會教育工作。社會教育的任務是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群眾性的文藝、體育活動,以提高廣大青少年和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科學文化水平。實施機構有文化館(宮)、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電影院、劇院、廣播電臺、電視臺、業餘體校等。自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佈《關於開展職工業餘教育的指示》以來,社會教育取得巨大成就。1949年全國僅有896個文化館,55個公共圖書館、21個博物館。至1983年,全國已有2946個文化館、2038個公共圖書館、467個博物館。

  在中國,社會教育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文化館(站)。文化館是縣和相當縣一級所設的社會文化事業單位。縣以下的稱文化站。文化館、站是人民政府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活躍文化生活而設立的事業機構。工人文化宮、工會俱樂部等和文化館性質相似,隻是主辦單位和服務對象有所不同。農村俱樂部則是農民在自願基礎上建立的業餘性質的群眾文化組織。②少年宮。少年宮是適應青少年和兒童文化生活的多種需要而設立的青少年和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它的任務在於配合學校培養青少年和兒童的優良道德品質,幫助他們鞏固課堂知識,豐富文化生活,發展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③圖書館。圖書館是收集、整理、保管並利用圖書情報資料為社會政治、經濟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按其性質和服務對象可分為:公共、學校、科學、專業、兒童、工會、部隊、機關、廠礦、街道、農村等圖書館。④博物館。規模較大者也稱博物院,是陳列、保藏、研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實物以及自然標本的文化教育事業機構,以社會全民為施教對象。中國的博物館,主要有革命、軍事、歷史、民族、地理、自然、藝術、醫學、科技等各種類型,它們根據不同性質和任務,系統地陳列實物、模型、標本和其他陳列品。至於用固定或巡回方式,展出工農業產品、手工業產品、藝術作品、圖書、圖片及各種實物、標本、模型等,供群眾參觀、學習、鑒賞的臨時性組織,叫展覽會。⑤紀念館。紀念館是紀念重大革命事件或有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的文化教育事業機構,以事件發生的地點或人物出生、居住、工作的地方為館址,保存和恢復歷史原狀,說明事件發生經過或人物活動情況,向人民進行直觀教育。⑥廣播電臺、電視臺。運用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對廣大人民群眾和青少年、兒童有計劃地播送專題節目,進行教育,是現代化業餘補習教育的有效手段。這種教育方式,一般都開展單科教學活動,也有按高等學校課程設置進行系統播講的。此外,電影院、劇院也都具有鮮明的以社會全民為對象的教育職能。業餘體育學校則是培養合格運動員的校外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