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原稱佤-崩龍)。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省的滄源、西盟以及孟連、瀾滄、雙江、耿馬和永德等縣。使用人口29.8萬多(1982)。緬甸境內也有這種語言的使用者。佤語分巴饒克、佤、阿佤3個方言。母音有鬆緊對立,有複輔音。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濁,除清擦音 f、s、h和喉塞音ʔ外,所有輔音都有送氣與不送氣之分。有 -m、-n、-ŋ、-p、 t、k、-ʔ、-h等輔音韻尾。辭彙以單音節根詞為主,複合詞以詞根複合法為主要的構詞方式。附加成成分較少。有一部分單音節詞用變換輔音、元音的辦法表示人稱代詞的雙數與復數、指示代詞的近指與遠指、不同的詞性以及動詞的他動與自動等。如ʔaʔ(咱倆),ʔeʔ(咱們);pih(掃)、bih(掃帚)。詞序是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修飾語在被修飾語之後。主語、謂語在不同語氣的句子裡位置不同。表示陳述、祈使和感嘆的句子,一般是主語在謂語之前。疑問句一般是主語在謂語之後。

  20世紀初,在瀾滄、滄源之間的巖帥一帶曾有英國傳教士設計過一套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但很不完備,不能確切地表達佤語。1957年中國創制瞭拉丁字母的佤族文字方案,並用這種文字出版瞭詞典、課本和通俗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