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越南語文學傢和詩人。出生於越南北部永富省下和縣(一說是海興省青林縣),生卒年月無記載。1247年,他考選為太學生,以後曾在越南陳朝任職到工部、刑部尚書。據越人吳士連所著《大越史記全書》記載,1282年,即陳仁宗四年,“時有鱷魚至瀘江,帝命刑部尚書阮詮為文投之江中,鱷魚自去。帝以其事類韓愈,賜姓韓”,因此又名韓詮。

  阮詮精通漢文,祭鱷魚文是用漢文寫的。他是越南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使用越南語和古代越文──“字喃”(<ch

nôm)(意思是“俗字”)──創作詩賦的人。他還成功地把唐詩的格律應用於創作越南語的詩歌,形成瞭越南文學史上的“韓律”詩體。韓律的特點是依據古 漢語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的原則,把越南語中的六聲也分為平、仄兩大類,作為詩律的基礎。此後,韓律成為越詩的基本詩體,為越人所喜聞樂見。胡志明(1890~1969) 寫的一些越文詩,仍采用準確的韓律。後來出現的越南“六字、八字體詩”和“雙七字、六字、八字體詩”的格律都采用瞭韓詩的平、仄音調。

  以前,越南曾有人把阮詮說成是字喃的創始人。經過20世紀70年代前後的考證,字喃產生的年代肯定比阮詮要早。但正如《大越史記全書》所稱,“詮能國語賦詩。我國賦詩多用國語,實自此始。”可見他是歷代公認的用越南民族語文進行文學創作的先行者。自他開始,越來越多的詩人用字喃進行詩歌創作。在越南語文和民族文學發展史上,他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阮詮的主要著作有《飛沙集》(詩文集),現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