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芭蕾編導和演員,蘇聯人民演員(1973),列寧格勒音樂學院舞蹈教授(1973)。1927年1月2日生於列寧格勒。194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舞蹈學校。1946~1964年任基洛夫劇院芭蕾舞團性格舞演員,曾扮演過謝維裏楊(《寶石花》)和努拉裏(《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等角色。1962~1964年任該團編導。1964年擔任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總編導,一直至今。他編導的《寶石花》(1957)、《愛情的傳說》(1959)是蘇聯芭蕾史上的裡程碑,曾在國內外許多舞臺上上演出,受到一致贊揚,被認為是繼承古典芭蕾遺產並加以創新的成功之作。他的舞劇註重思想內容和戲劇結構,又有豐富多采的舞蹈畫面和新穎的動作,他大量地從民間舞蹈吸取養料。在《寶石花》中已有萌芽的交響舞蹈手法,在以後的《斯巴達克》(1968,獲列寧獎金)、《伊凡雷帝》(1975)和《安加拉河》(1976,獲蘇聯國傢獎金)中得到瞭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格裡戈羅維奇在繼承發展俄羅斯古典芭蕾傳統方面作出不少貢獻,他先後改編重排П.И.柴科夫斯基3大舞劇──《胡桃夾子》(1966)、《天鵝湖》(1969)和《睡美人》(1963和1973;均由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演出),還兩次重排C.C.普羅科菲耶夫的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幕版本,1978;3幕版本,1979)。在這些新演出本中,格裡戈羅維奇努力從音樂內涵出發,追求音樂與舞蹈的有機結合,體現出時代精神,揭示原作深刻的哲理性和詩的意境,交響舞蹈在其中得到瞭廣泛和充分的運用。

  格裡戈羅維奇曾主編蘇聯《芭蕾百科全書》(1981),自1971年起擔任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評判委員會主席;自1976年起擔任莫斯科國際芭蕾舞比賽評判委員會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