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

  中國古文字學傢。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青年時隨舅父鄧爾疋學習《說文解字》,立志研究古文字。1917年,計畫纂輯《殷周秦漢文字》,著手編著《金文編》。1922年,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研究生。1926年畢業後,任教於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曾主編《燕京學報》。1927年,任北平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1934年,倡議成立考古學社,出版《考古社刊》。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1983年3月6日逝世。

  容庚對古文字學的貢獻,以青銅器方面為最多。金文字匯《金文編》初版於1925年,後一再增補重版,為研習商周金文者所必備。還編有《金文續編》,專收秦漢金文;又把所見秦漢金文匯編為《秦漢金文錄》,可與《金文續編》對讀。

  容庚精於青銅器鑒別,曾鑒定清宮舊藏器物,編印為《寶蘊樓彝器圖錄》、《武英殿彝器圖錄》、《西清彝器拾遺》等書。選輯流散海外的青銅器,出版《海外吉金圖錄》。他又編選劉體智所藏青銅器為《善齋彝器圖錄》。自己的收藏,則匯編為《頌齋吉金圖錄》和《續錄》。

  容庚所著《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出版,通論商周青銅器,上編(通論)分:原起、發見、類別、時代、銘文、花紋、鑄法、價值、去銹、拓墨、仿造、辨偽、銷毀、收藏、著錄15章,下編(各論)分:食器、酒器、水器及雜器、樂器4章,附有大量圖版,在青銅器研究上有重大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與張維持合編《殷周青銅器通論》,195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列為《考古學專刊》丙種第2號。晚年研究書畫碑帖,也有不少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