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作傢。出身維吾爾族貴胄,祖、父都官至顯位。原名小雲石海涯,因父名貫隻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又號蘆花道人。初因父蔭襲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讓爵於弟,北上從姚燧學。仁宗時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不久稱疾辭官,隱於杭州一帶。今人任訥將他的散曲與徐再思作品合輯為《酸甜樂府》,得其小令86首,套曲9首。

  貫雲石出身武官傢庭,自幼武藝超群,後棄武學文,接受漢族文化。善書法,草隸等書,變化古人,自成一傢。。詩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在他的為人和作品中可以看到元代各族文化互相滲透的情況,他以胄子襲位,仕途本頗順利,卻有飄然世外之志,為人疏放曠達。曾以《蘆花被詩》換取漁父蘆花被,一時傳為文壇佳話。

  貫雲石的散曲以寫山林逸樂生活與男女戀情為主。作品風格基本上屬豪放派,以清俊見長。風格形成與他出身西域武官傢庭有關,同時也染上瞭江南文學清秀媚麗的色彩。他的嘯傲山林的作品尤為飄逸俊放,如:“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清江引〕),“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殿前歡〕)等首即是。他的情詞則清新警切,善於學習俗謠俚曲的長處。如“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妨什麼?”(〔紅繡鞋〕)“不是不修書,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清江引〕)等詩句,以白描手法取勝,頗有情致。此外,他也有一些清麗端謹的作品,如〔小梁州〕《春、夏、秋、冬》四首,〔清江引〕《詠梅》等。

  貫雲石的散曲在當時最為俊逸當行,歌唱起來,響徹雲漢。他與海鹽楊梓交好,或說他曾為海鹽腔的創造和傳播作出瞭一定貢獻。他還是最早的散曲評論傢,曾為《陽春白雪》、《小山樂府》作序,在當時散曲界十分活躍,而且很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