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語系的主要語族之一。所屬各語言使用於北歐、中歐(德國、奧地利、盧森堡等)、西歐(英國、比利時、荷蘭),以及歐洲之外的英語國傢和地區,總人口在4.8億以上。

  日爾曼民族約在西元前750年聚居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以及與此鄰近的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日爾曼諸語言的最古歷史材料見於西元前1世紀的拉丁文著作。西元200年起出現的北歐銘刻,是使用24個字母的一種文字體系。但是原始日爾曼語(日爾曼共同語)不象羅曼共同語那樣保存著文文字記錄,因此隻能通過歷史比較法去構擬。通常認為,日耳曼諸語言是印歐語言內發生“日耳曼語音變”時分化出來的;這個音變就是:原始印歐語的p、t、k 變為日耳曼語的f、ƥ、h,同時b、d、g變為p、t、k,而f、ƥ、h則變為 b、d、g。例如拉丁語的decem(十)變成瞭哥特語的taihun。

  原始印歐語中的詞根元音交替現象在日耳曼語言裡還表現得很突出,如表1。

表1 詞根元音隨曲折而交替

原始印歐語的單詞重音不固定,日耳曼語言的重音卻常常固定在第一音節上。原始印歐語的復雜詞形變化在原始日耳曼語中得到簡化(例如格從8個減到6個,式從5個減到3個),到瞭現代日耳曼諸語言裡又進一步簡化(例如德語隻有4個格,英語的名詞和冠詞都沒有格的變化)。與此同時,在句法上詞序趨於固定。

  詞匯方面,日耳曼諸語言內部的相似性很明顯,如表2。

表2 日耳曼語言詞匯舉例

  約公元前250~公元250年間,日耳曼人的部落分化為5個部分(北日耳曼人、北海日耳曼人、萊茵-魏塞日耳曼人、易北河日耳曼人、東日耳曼人),日耳曼語形成5個方言。學者們習慣把現代日耳曼諸語言分為3支:北支、西支和東支,其中西支包括原來的3個方言。這種關系可以粗略地圖解如下:

  東日耳曼人(以哥特人為代表)曾擴張到黑海西岸和南歐。現存的早期哥特語文獻主要是一部《聖經》殘卷,使用源出希臘字母的一套文字符號。哥特語用 w轉寫希臘語的υ或oι。這個w 後來廣泛用於各日耳曼語言,被稱為“日耳曼 v”(其音值為[v]或[w])。哥特語於16世紀中葉在最後一塊地盤克裡米亞消亡。

  繼東日耳曼語之後,西日耳曼語也從共同日耳曼語中分離出來,並且演變為英語(7世紀時由盎格魯-撒克遜人帶到英國)、弗裡西亞語(形成於11世紀,主要使用於荷蘭北部一個省)、荷蘭語(以4~5世紀進入荷蘭的法蘭克人的方言為基礎發展而成)、德語。德語是6世紀前後日耳曼語言發生“高地德語音變”的產物。這個音變的主要特點是塞音在詞首或重復出現時變為塞擦音(在元音後變為擦音),即p→f,t→z,k→ch;例如哥特語的taihun變成瞭高地德語的 zehan(現代德語為zehn)。荷蘭語有一個變體南非荷蘭語(即阿非利堪斯語)。德語有一個變體依地語,為猶太人所使用。

  北日耳曼語在600~1050年之間稱為共同斯堪的納維亞語。它的許多特點(特別是復雜的詞形變化)還保留在冰島語中。現代北歐各日耳曼語言是16世紀後發展起來的,它們內部(冰島語除外)有很大的一致性。挪威的書面標準語甚至稱為“丹麥 -挪威語”,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北歐各語言在書寫上的一個特點是把5個元音字母和幾個特殊變音字母配套使用,後者有y,æ(丹麥、挪威、冰島使用;瑞典作ä),ø(丹麥、挪威使用;瑞典、冰島作ö),ȧ(丹麥、挪威、瑞典使用)。西日耳曼語言作sh或sch的詞,北歐語言往往作sk(表2)。北歐日耳曼諸語言在語法上的共同特點如:名詞所有格加-s;形容詞比較級加-r,最高級加-st;定冠詞可以作為後綴附在名詞上;數詞“一”的非重讀形式用作不定冠詞。這些語言之間當然也有差異,如挪威語和瑞典語在定冠詞後的名詞上還須加上後綴,丹麥語不必這樣做;瑞典語在“是”後用主格,丹麥語用賓格。

  

參考書目

 P .M .Bergman,Twenty-six Lɑnɡuɑɡes inSimultɑneous Trɑnslɑtions,New York,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