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伊的傳統舞蹈一直被認為是神聖的,人們通過舞蹈讚美祖先,頌揚國王和領袖的豐功偉績,祈求神靈的恩賜,以及表現婚喪嫁娶、生兒育女等社會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之情。

  薩伊舞蹈有3類,即民間舞蹈(也叫傳統舞)、現代舞蹈、創作舞蹈。3類舞蹈都保留著民間舞的濃厚色彩。各地區、各部族的舞蹈風格特點和舞蹈動作技巧亦有所不同。地處薩伊河流域的熱帶森林區,這裏的部族多以捕魚、狩獵為生,其舞蹈動作突出在上肢部分,以頭、手和肩部的動作為主主,其中臨近火山荒漠地帶的舞蹈動作則顯得更為剛勁有力。上紮伊爾區(包括金沙薩市)東、西開賽區和沙巴區(包括南方高原)一些部族的舞蹈,胯部和腹部的動作較為突出,隨著鼓樂節奏的變化,胯部或腹部時而從右到左,時而從左到右,或者前後左右旋轉,多彩多姿,獨具特色。紮伊爾西部地區班頓杜區的舞蹈,動作多在腿部、腳部以及腳下打點,其他部位的動作多為整個舞蹈的輔助動作,形成一種特有的節奏和韻律。

  常見的舞蹈有捕魚舞,它反映上紮伊爾地區的漁民捕獲和滿載而歸的海上勞動,劃船時肩和胯部的上下轉動,男者胯部的左右擺動,女者上肢在身前劃動和向前扭胯的動作十分突出。歡迎舞,表現瞭邦德族村落的頭人和村民歡迎客人的熱情場面,其中有一段叫做“冬杜”的舞蹈,則是用緩慢懶散的舞步,刻劃瞭一個懶漢的形象。恩莊哥舞,是女子出嫁前跳的舞蹈,先由女子跳,後有男子參加,青年男女在舞蹈中相識,各自找到自己如意的伴侶。這種舞蹈在各地較為流行。每逢婚配嫁娶,人們身著漂亮衣服,圍成圓圈載歌載舞。其他還有依亞亞舞和各種假面舞和割禮舞等。

  紮伊爾國傢歌舞團成立於1974年,它在發掘、繼承和發展民族舞蹈方面,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