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畫傢。1754年5月10日生於石勒蘇益格附近的聖於爾根,1798年5月25日卒於義大利羅馬。

  卡斯騰斯早年曾在哥本哈根學院旁聽美術課。1783年欲往羅馬學藝,但因資費不足隻到瞭米蘭和曼圖亞,他深深為當地L.達·芬奇等人的壁畫巨作所感動。

  此後5年卡斯騰斯在德國的盧貝克以作畫為生,其作品以肖像為主,同時也繪製聖經故事和北歐及古代題材的作品。1787年移居柏林,兩年後即以《墮落的天使》》一畫出名。在K.F.von海尼茨的資助和H.C.格內利的幫助下,於1790年出任柏林美術學院教授,並應邀用神話題材繪制裝飾皇宮天頂,為海尼茨府邸作《阿波羅》和《繆斯》壁畫(均已佚)。他的前期創作代表著德國新古典主義畫派與浪漫派藝術相抗衡。

  1792年卡斯騰斯再次赴羅馬,雖然仍以古典美術作為規范,但也贊賞盛期文藝復興之前的藝術傢,抵制A.R.門斯和J.-L.大衛對古典規范的曲解,抨擊學院派的僵化和專制及其對個人想象力的束縛。可惜,卡斯騰斯存世的完整作品極少,而且幾乎沒有油畫,全部是黑、白堊筆畫的大幅素描和草圖。從現藏魏瑪市博物館的《夜神和她的孩子們──睡眠與死亡》(1795)中可以看出他的畫下筆洗練,無明暗效果;融合瞭古典式宏大的構圖與米開朗琪羅式的憂鬱與朦朧,顯示出一種類似英國畫傢W.佈萊克所創造的奇異的古代形象和世界。也有人將他看作是新的浪漫主義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