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扮社火或鬧社火。是中國西北地方人民的民間舞蹈活動形式。它以歌舞為主,與武術、雜技、雜戲、焰火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群眾性很強的廣場表演藝術。在宋代,人們已經把元宵節和迎神賽會中的民間歌舞技藝表演叫做社火。如范成大的詩《上元紀吳中節物俳偕體三十二韻》有“輕薄行歌過,顛狂社舞呈”之句,自註:“民間鼓樂謂之社火,大抵以滑稽取笑。”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中也有:“天曉,諸司諸行百姓獻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至今在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等地還流傳著這種形式。

  社火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其中包括舞蹈跑旱船、跑竹馬、高蹺、秧歌、獅子舞、龍舞等,此外有許多武術、雜技表演等。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造型藝術“芯子”,在陜西一帶稱“背芯子”,是社火中最有代表性的雜技表演。

民間社火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