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繪有大量樂舞題材的壁畫,這些壁畫生動地再現瞭聞名中外的古代龜茲樂舞。

  獨舞是壁畫中描繪最多的舞蹈形式,分為徒手和執道具的兩種。徒手舞者多為裸體女性,全身繞以帔帛,飾以纓絡;身體傾斜度較大,有沖身、靠身等舞姿,手式有掐指、彈指、反、正托掌和胸前攤掌等。下肢舞姿有前踏步、抬腿和掖腿,多為行進跑跳動作,徒手舞多以一兩種樂器伴奏,常見的有箜篌、琵琶、五弦、排簫、橫笛和鼓等。執道具的舞者多多為男性。旋轉舞者立於小圓毯上,揮動長巾、錦帶;跳躍舞者多胸前系鼓,邊擊邊跳。獨舞多繪於娛樂太子圖、說法圖與姻緣故事圖中,表現以舞娛佛和以美色惑佛的內容,特別突出表現人體美,突出大幅度的舞蹈動作。雙人舞形象分全身和半身的。全身的皆為男女並列,男子菩薩裝束,一臂拉女肩或靠肩,一臂胸前掐指或叉腰;女子穿緊身衣、寬口褲,彈箜篌。兩人身體呈S形,富於曲線美,雙腳作交叉步,動作幅度不大,主要是身體的扭擺。半身每組一男一女,相對而舞。舞者手臂開合曲張有序,動作和諧、優雅。

77窟南北朝時代的舞伎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