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詹姆斯

  美國小說傢。1843年4月15日出生於紐約。他的父親亨利是哲學傢、神學傢,長兄威廉是著名的哲學傢、心理學傢,實用主義的創始人。他生長在一個富有教養的傢庭中,象當時許多有素養的美國人一樣,羨慕古老的歐洲文明。自幼往來於於歐美之間,1875年起定居倫敦。1915年因美國一時未曾參加世界大戰,忿而加入英國籍。1916年2月28日於倫敦病故。

  詹姆斯幼年在傢庭教師指導下學習。1862至1864年在哈佛法學院求學,並與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傢威·迪·豪威爾斯相識。1864年開始寫作文學評論與短篇小說。1875至1876年在巴黎結識著名作傢屠格涅夫、莫泊桑、福樓拜、都德和左拉,以及英國作傢羅·路·斯蒂文森等。他因殘疾未能在南北戰爭時服役。長期以來勤奮寫作,著作浩繁。1911年獲得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1912年獲得牛津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稱號。1916年英國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職勛章。

  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說,此外也寫瞭許多文學評論、遊記、傳記和劇本。1905年開始,他曾用三年時間精心修訂他的《全集》(紐約版),共26卷(1907~1917),附有重要的序言18篇,詳細論述瞭主要著作的主題思想和創作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早期的多卷本作品集還有倫敦版的《亨利·詹姆斯故事集》14卷(1915~1919)和倫敦麥克米倫版的《全集》35卷(1921~1923)。他的小說常寫美國人和歐洲人交往之間的問題;成人的罪惡如何影響並摧殘瞭純潔、聰慧的兒童;物質與精神之間的矛盾;藝術傢的孤獨,作傢和藝術傢的生活等:這表明作傢對個人道德品質的濃厚興趣。這是深有文化教養的知識分子所懷有的人文主義傾向,而不是人們所熟悉的對貧苦大眾的人道主義同情。作者贊美優美而淳厚的品德,把個人品質高高置於物質利益甚至文化教養之上,個人品質和他人利益高於一切。他的許多小說歌頌瞭純潔、寬宏、輕易委身於人而受騙的女主人公(《貴婦人的畫像》,《鴿翼》,《金碗》)。《波音敦的珍藏品》典型地反映瞭這種思想,女主人公是個貧寒的孤女,由於她有很高的鑒賞力,被指定為珍藏品的繼承人,但她蔑視物質利益,忠誠衛護對珍藏品一無所知的兒子的幸福而舍棄瞭自己的一切。教養和鑒賞力並非最高價值,作者稱許女主人公不為物質利益所桎梏的“自由精神”。在粗俗好利和文化教養之間,他寧取文化教養(見《專使》);但是在文化教養和“自由精神”之間,他寧取“自由精神”。文化教養深但心理復雜而陰暗的歐洲人,在作者心目中不及純真、慷慨、輕信的美國人,這是作者經常處理的主題。

  作者重要的長篇小說有《一個美國人》(1876~1877),《貴婦人的畫像》(1881),《波士頓人》(1885~1886),《卡薩瑪西瑪公主》(1885~1886),《波音敦的珍藏品》(1896),《梅西所知道的》(1897),《未成熟的少年時代》(1899),《聖泉》(1901)和後期的三部作品《鴿翼》(1902)、《專使》(1903)和《金碗》(1904)。《貴婦人的畫像》寫女主人公伊莎貝爾一文莫名,初次來到歐洲。她的一個長住英國的父輩是個腰纏萬貫的銀行傢。他的兒子拉爾夫患著不治之癥,卻深深愛上伊莎貝爾。為瞭使她在經濟上得到解放,便於自由行動,他說服父親,讓伊莎貝爾繼承巨款,他懷著好奇心觀察她如何處理生活並安排她的命運。拉爾夫已不可能和她結婚。有兩個人在熱愛她:美國人坎斯伯·古特沃德和英國貴族沃伯登爵士。但伊莎貝爾的富有引起歹人的垂涎,她落入瞭牟爾夫人的圈套,貿然嫁給瞭似有十分教養的美國人奧士蒙德。不久她發現丈夫原來是個好利、好色、胸懷狹窄的猥瑣小人,而且牟爾夫人原為他的情婦,曾和他生下一個女兒,正想找一個象沃伯登爵士那樣的女婿。伊莎貝爾原可逃出陷阱,因為沃伯登爵士和古特沃德仍深深愛著她,但她仍然回到丈夫的身旁。《鴿翼》寫另一個純潔、慷慨的少女米莉也落入瞭歐洲人的圈套。她的生活目標是慷慨許身,奉獻自己的一切。雖然最後發現瞭陷阱,但是對於她已經向之獻出愛情的男子並無怨言,終於贏得瞭他的愛情,使他深知代表愛情的鴿子的兩翼如何庇佑瞭他。《專使》的內容稍有不同,它寫美國東部某鎮工業巨富的兒子在巴黎被情婦所迷,他的母親派遣專人從傢鄉來到歐洲,勸說兒子回傢繼承傢業。這時兒子已非過去粗魯的少年,在情婦的影響下,他舉止儒雅,文質彬彬。於是這個專使全力支持情婦把他留在巴黎,並認為他此時的生活內容比在傢鄉時大為豐富,諄諄囑咐他使生活更為豐富。這與他的母親的願望相反,於是她又另派瞭幾個專人來到巴黎,其中有一個能夠吸引兒子的美麗的少女,兒子其實很想順從母親的心願,第二批派來的專人看來是能夠完成使命的。

  作者的著名的中短篇小說有《黛西·密勒》(1878),《艾斯朋遺稿》(1888),《真正的貨色》(1890),《小學生》(1892),《螺絲在擰緊》(1898),《叢林猛獸》(1903),《快樂的一角》(1909),以及一組描寫作傢、藝術傢生活的中短篇小說。《黛西·密勒》是早期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篇,寫一個美國少女在歐洲的厄運,偏重於表現歐洲的風尚和美國習俗之間的矛盾。長住歐洲的美國人反映瞭歐洲的風格,他們不能接受黛西那樣比較粗俗、不拘禮節但心地還善良的商人的女兒。作者力圖對所謂的品德教養作出公正的評價。小說中那個愛慕黛西的長住歐洲的美國青年溫特伯恩始終不以“公眾輿論”為然,反映瞭作者的觀點。小說文字流暢,是初期作品的風格。《叢林猛獸》的內容與文風和早期的作品大不相同,題材和《專使》有相同之處。在《專使》中,主人公敦促青年要盡情地生活,使生活豐富飽滿。在《叢林猛獸》中,男主人公虛度年華,在過多的考慮和權衡是非中錯過瞭熾熱、真摯的愛情。他力戒自我中心主義,但仍為自我中心主義所束縛。作者揭示瞭一個受過高深教育而富有情操的男子最終的虛弱與無能為力。這部小說的文風十分復雜,多用冗長的句子,堆砌副詞和比喻,有猜謎一樣的對話,意思含混。

《黛西·密勒》插圖

  詹姆斯寫瞭許多很有見地的評論文章,涉及英、美、法等國作傢,如喬治·艾略特、斯蒂文森、安東尼·特羅洛普、霍桑、愛默生、巴爾紮克、喬治·桑以及屠格涅夫等。文集有《法國詩人和小說傢》(1878),《一組不完整的畫像》(1888),《觀感與評論》(1908),《有關小說傢的短評》(1914),《筆記與評論》(1921)等。他的遊記有《大西洋彼岸素描》(1875),《所到各地圖景》(1883),《在法國的一次小小旅遊》(1885),《在英國的時候》(1905),《美國所見》(1907),《在意大利的時候》(1909)。自傳三種:《童年及其他》(1913),《作為兒子與兄弟》(1914),《中年》(1917)。

  詹姆斯曾被英國小說傢約瑟夫·康拉德譽為“描寫優美的良知的史學傢”。但他對政治和社會缺乏深刻的認識;偶然涉獵,也反映瞭他的保守的思想,他甚至諷刺、嘲笑進步的民主運動(如《波士頓人》、《卡薩瑪西瑪公主》)。他無視道德品質的社會根源,很少描寫社會環境;對上流社會雖然認識很深,而且經常持批判態度,對下層人民則所知甚少,而且對人對事懷有許多精神貴族的偏見。他的文章風格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特別在後期作品中,往往句子又長又復雜,大量使用副詞,力求細密、準確、恰如其分地反映思想感情的深處。他在藝術手法上多有創新,例如所謂“角度”的方法,即他認為作傢不可能無所不知,隻能通過作品中一個有洞察力的人物的“角度”敘述故事、鋪展情節(例子甚多,如《專使》)。

  詹姆斯的評論文章很有價值,最重要的如紐約版《全集》所附的序言。作者對形象思維的過程以及對藝術手法如何配合深思熟慮,有許多創造性的見解。這些序言於1934年收成一集,名為《小說的藝術》。其他有關作傢的評述多為早年所作,很有見地,但對一些象狄更斯和惠特曼那樣的社會性較強、文風比較粗獷的作傢懷有成見。

  西方評論傢有時稱詹姆斯為心理分析小說傢,但他沒有陶醉在人物的心理和潛意識活動中。他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深感興趣,主要在於他們所表達的品德和情操。

  

參考書目

 F.O.Matthiessen, Henry James. The Major Phase, Oxford,1946.

 Leon Edel,Henry James (biography)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