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

  中國電影、戲劇編導,文藝理論傢。字淺哉,又字伯駿。1894年12月31日生於江蘇省常州,1955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自幼酷愛文學藝術,學生時代曾多次參加戲劇演出。1916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公費赴美留學。先攻讀陶器工程。後後進哈佛大學改學文學和戲劇。1922年回國。1925年在《東方雜志》第22卷第1號至第3號上發表歷史電影劇本《申屠氏》。是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同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聘為編劇顧問,編導《馮大少爺》和《早生貴子》。1926年編導《四月裡底薔薇處處開》和《愛情與黃金》。1927年編導《衛女士的職業》(又名《女書記》)。1928年編導《同學之愛》,並把英國作傢王爾德的舞臺劇《少奶奶的扇子》改編搬上銀幕。這些早期作品,在藝術處理上,體現瞭一種新鮮的導演風格,長於內心狀態和細小動作的刻畫描寫,註重情節結構和人物個性。在中國早期有聲電影的試驗和發展中,洪深作出瞭貢獻。1928年,翻譯瞭蘇聯電影藝術傢С.М.愛森斯坦、В.И.普多夫金等聯合發表的《關於有聲電影的宣言》,為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撰寫瞭電影劇本,並去美國為明星影片公司訂購有聲片器材和聘請技師。他在1931年寫的電影劇本《舊時京華》在拍攝制作時,試用瞭片上發音技術。30年代初,加入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和左翼戲劇傢聯盟。1932年,與夏衍等在明星影片公司組成編劇委員會。這一年,他導演瞭《鐵板紅淚錄》,加工改編瞭《香草美人》,編寫瞭電影劇本《壓迫》。這些影片直接接觸瞭工人、農民的生活和鬥爭的題材,表現瞭30年代中國社會生活,有強烈的時代感。1936年,先後創作瞭十幾部電影劇本,其中被明星影片公司拍成影片的有《新舊上海》、《夢裡乾坤》(原名《夜長夢多》)、《女權》、《社會之花》(原名《黑旋風》)、《四千金》,分別被天一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新華影業公司拍成影片的有《花花草草》、《鍍金的城》、《秋雨殘花》等。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洪深主要從事戲劇活動。抗戰勝利後,從重慶回到上海,在復旦大學任教,並主編《大公報》的“戲劇與電影”副刊。1946年,受聘於國泰影業公司,任特約編劇。1947年為啟明影業公司編寫《雞鳴早看天》,反映瞭社會的黑暗,揭發瞭抗戰時期漢奸的罪惡。1948年,與人聯合導演瞭《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反映婦女應求得自身解放的主題思想。同年,經解放區到北平。1949年7月,參加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全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理事,政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主要從事文藝領導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除瞭電影創作,他還著有《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電影戲劇表演術》等理論專著。編寫瞭《電影術語辭典》等。為電影理論建設作出瞭貢獻。1957~1959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齊瞭《洪深文集》4卷,其中收有部分電影劇作和電影論著。

《歌女紅牡丹》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