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20年代文學批評雜誌(1923~1925),莫斯科無產階級作傢聯合會(“莫普”)的機關刊物之一。為不定期刊物,共出6期。主要負責人為沃林、列列維奇、羅多夫、阿維爾巴赫、瓦爾金等(即“崗位派”)。這份雜誌宣稱它的任務是:在文化領域、尤其在文學領域,“保衛無產階級的利益,貫徹無產階級的階級路線”。每一期均有編輯部文章,分析、評論文藝界形勢,宣傳自己的文學主張。撰稿人多以馬克思主義“正統派”自居,偏激、傲慢、極“左”,對待“同路人”作傢或與他們觀點不同的人常常常采取十分粗暴的排擠、打擊的態度,有嚴重的宗派主義思想情緒。在它的第一期上被指名攻擊的作傢就有阿·托爾斯泰(《月亮的潮氣》)、愛倫堡、尼基欽、勃裡克(《誹謗者》)以及高爾基(《昔日鷹之首,今日蛇之王》)等。它與別的文學團體如“列夫”、“鍛冶場”之間也常常發生磨擦,發表攻擊這些團體的作傢的文章。從第2、3期起,它的主要打擊目標轉向托洛茨基主義,發表瞭《藝術中的黨的政策》、《沃朗斯基主義必須消滅》等文章,批判托洛茨基—沃朗斯基取消派的文藝觀點。此外對形式主義傾向也作過鬥爭。它在反對托洛茨基主義和團結無產階級創作力量方面起過積極作用,同時對老一輩無產階級作傢綏拉菲莫維奇、別德內以及青年詩人別濟緬斯基、紮羅夫、多羅寧等作過正面的宣傳。它除發表評論文章外,還大量刊登“莫普”的各種文學宣言、會議文件以及各種資料。1925年俄共(佈)中央決議《關於黨在文學方面的政策》發佈後,《在崗位上》的主要負責人在對待“同路人”作傢等問題上受到批評,這份雜志因此停刊。

  1926年,它改名為《在文學崗位上》重新發行,新編委由阿維爾巴赫、法捷耶夫、李別進斯基、葉爾米洛夫等人組成。新雜志開始時表示要與老雜志劃清界限,作過一點自我批評,但後來實際上仍然繼續老雜志的路線,對“同路人”作傢及一些革命作傢仍舊采取不正確的粗暴態度,而且愈演愈烈,甚至公開提出瞭“沒有同路人,不是同盟者就是敵人”的極端口號;在文藝理論方面也提出一系列錯誤的創作主張,如“活人論”、“維護普列漢諾夫的正統”、“無產階級詩歌傑米揚化”、“辯證唯物主義創作方法”等,給無產階級作傢的文藝創作帶來不良影響。《在文學崗位上》是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傢聯合會(“拉普”)的機關刊物,1932年聯共(佈)中央的決議《關於改組文學藝術團體》發佈後,“拉普”解散,它也隨之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