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詹森

  英國文學評論傢、詩人。出身貧苦,父親是小書鋪業主。7歲進文法學校學拉丁文,受嚴格的教育。19歲進牛津大學,求學期間用拉丁文翻譯瞭當時著名詩人蒲柏的一首長詩,受到稱讚。一年後,因傢貧輟學,回傢鄉開私塾教書。28歲去倫敦敦謀生,受書商雇用,寫英國議會中辯論摘要,為雜志撰文,也自編單張的小品文周刊。當時,英文辭典還在草創時期,1747年,約翰遜提出編著《英文辭典》的計劃,未能獲得王公貴人的資助。他雇抄寫手7人,經過8年多的努力,以他的博學和才智,終於在1755年編成辭典。約翰遜由此文名大振,但經濟依然拮據。1759年,約翰遜喪母,用一個星期寫瞭中篇傳奇《阿比西尼亞國拉塞拉斯王子傳》,以稿費支付殯殮所需。這部寓言小說和他的諷喻詩《倫敦》與《人生希望多空幻》同是代表他的人生哲學的作品。

  約翰遜是英國18世紀中葉以後的文壇領袖。1764年,他的文友在倫敦成立文學俱樂部,聚集瞭文學傢、戲劇表演傢、畫傢和政界名人,定期聚會,談文論政,影響瞭一代的文學趣味和文化風尚。約翰遜是最受敬仰的人物,人們爭相傳誦他的妙語雄辯。首批會員中有政治傢伯克、小說傢哥爾德斯密斯、畫傢雷諾茲、名演員加裡克,較後參加的有歷史傢吉本、東方學傢瓊斯。

  1765年,約翰遜主編的《莎士比亞集》出版,除總序外,每劇均有引言。1777年起,他陸續撰寫50多個詩人的傳記,後集成《詩人傳》(1779~1781)。《莎士比亞集》序和《詩人傳》包括瞭約翰遜的主要文學評論。1784年12月去世,葬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約翰遜的《英文辭典》在當時開創瞭英文詞典學的新階段。在此之前,英國隻有冷僻的難詞或新詞語的匯編。約翰遜從大量文學著作中搜集素材,選出例詞例句。他涉獵極廣,他的條目中提到富蘭克林的電學發明,引用瞭大量名作名句,這在當時是詞典學的創舉。此外他還註意日常用詞的解釋,並對當時的英文拼法起瞭規范作用。在1828年美國韋氏大詞典問世前,它是最具權威的英文詞典,並受到法國和意大利學者的贊賞。

  約翰遜主編的《莎士比亞集》,有校勘、註釋和評論,其中校勘最弱。約翰遜認為戲劇基於想象,各幕之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異是應該允許的。他認為三一律之中,隻有行動的一致性是重要的,空間的一致性和時間的一致性是虛妄的。莎士比亞不受這一規則的束縛,正是偉大之處。約翰遜在這一點上繼承瞭18世紀早期英國文藝評論傢的見解,但他把這一理論說得更為透徹。另一方面,約翰遜也反對盲目崇拜莎士比亞。

  《詩人傳》起自17世紀詩人考利、彌爾頓等,至同時代詩人為止,在現代版本中共52人,每傳自二千字至五、六萬字,長短不等。敘詩人傢世,教育,生平紀年,作品,掌故軼事,並加以評論;也寫文學風格,國事民生,黨派紛爭,因此可以看作英國伊麗莎白時代結束至18世紀後半葉100年間的文學史和社會實錄。

  約翰遜在評論詩人時,重格律,重詞令典雅,重有益於社會的倫理內容。在《考利傳》裡,約翰遜對於這位17世紀詩人的作品和詩人多恩的作品的風格作瞭詳細分析,他引瞭兩人幾十段詩,指出他們常用隱晦的哲學概念和誇張的比喻,因此名之為“玄學詩派”。他從古典主義文學觀出發,不喜歡這一類詩的晦澀、荒誕、不雅。而在20世紀20年代,這一派詩風盛行於英國文壇,“玄奧”的詩作成為一時風尚。但約翰遜寫《考利傳》時,不因為不喜歡這類詩而略而不提,反而詳細論述這一詩派,並說明其特點,表明瞭一個評論傢的見識和氣度。

  約翰遜保皇室,虔誠信教;他反對變換政制,主張維持現狀。美洲獨立戰爭之前,殖民地的革命者要求在宗主國議會派有代表,以維護殖民地權益,並提出“沒有代表,就別征稅”的口號,深得當時開明人士的擁護。約翰遜卻寫瞭一本小冊子加以反對,名叫《征稅非苛政》,是他生平著作中唯一不得人心的一本書。另一方面,他對美國的蓄奴制度深感厭惡,他也反對殖民主義。

  約翰遜長於口才,迅言利詞,出口成文,多警句。文章則喜用排偶體,多用拉丁語源概括性強的詞。他的《蘇格蘭西部諸島紀遊》(1775),包括作者對歷史、倫理、文學以及對蘇格蘭民族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