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紀初的日本古典文學名著,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

  《源氏物語》成書年代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一般認為是在1001至1008年間。關於作者是誰,日本源學傢眾說紛紜。一說前44回是紫式部所作,後10回由其女續補 ;一說是紫式部的父親創作大綱,由紫式部協助完成;更有一說是書成於紫式部之前,由紫式部修訂。這些說法都缺乏充分的論據。

  紫式部本姓藤原,名字不詳,因其長兄任式部丞,故稱為藤式部部;由於她所作《源氏物語》的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頌,故又稱作紫式部。作者生卒年月說法不一,一般認為生於978年,歿於1015年。她出身於中層貴族,屬於書香門第。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長都是著名歌人,父親兼長漢詩與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究。作者自幼隨父學漢詩,熟悉先秦以來的中國古代文獻和作品,特別對唐代白居易的詩,造詣頗深。傢道中落後,嫁給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後不久即守寡,後來應當時統治者藤原道長之召,入宮當女官,給彰子皇後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詩作。她在宮中供職期間,還寫瞭《紫式部日記》,以敘述宮廷儀典為中心,紀錄宮中見聞和感受,流露瞭作者對現實的不安、憂愁和苦惱心情及其反抗的精神。她還著有《紫式部集》等作品。

《源氏物語》桐壺卷跋

  《源氏物語》全書共54回,近100萬字。作品主人公源氏,原名光君,是桐壺天皇同更衣(僅次於女禦的妃嬪)所生,頗受天皇寵愛。右大臣的女兒弘徽殿女禦(地位最高的妃嬪)擔心天皇將光君冊立為皇太子,產生忌恨,逼死更衣,促使天皇將光君降為臣籍,賜姓源氏。源氏12歲時,娶瞭左大臣的女兒葵姬,但不如意,他又移情於繼母藤壺妃,生子名冷泉。桐壺天皇不知真情,把冷泉立為皇太子。源氏在這同時,又追逐夕顏、空蟬、六條禦息所、末摘花等婦女,並納養女紫姬為正妻。桐壺天皇讓位給弘徽殿女禦所生的朱雀之後,右大臣掌握瞭實權,乘機打擊源氏,借口源氏與他的女兒朧月夜偷情,逼迫源氏離開宮廷,流放須磨、明石。包括左大臣在內的源氏一派,也都被除名簡冊,剝奪官爵,成瞭失勢的人。弘徽殿一派得勢後,權臣橫征暴斂,引起朝廷內外極大不滿。這時朱雀天皇病重在身,不顧弘徽殿一派的反對,召源氏回京收拾殘局。弘徽殿一派為對抗源氏勢力,策劃廢掉冷泉皇太子,擁立桐壺天皇的八皇子,但陰謀失敗,結果被源氏一派所排斥。在朱雀天皇讓位於冷泉之後,冷泉天皇知道源氏實為其生父,便倍加禮遇,源氏官至太政大臣,獨攬朝政。此時,源氏營造六條院,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但是,在源氏一派內部,源氏與左大臣之子因冷泉天皇立後一事又產生瞭新的矛盾。源氏預感到自己在宮中的地位不穩,又發現妻子三公主同自己的外甥孫柏木有私,生子名薰君,頗受刺激;加上葵姬去世後,他鐘愛的藤壺、紫姬也相繼故去,三公主在柏木死後又出傢為尼。他終於看破紅塵,落發出傢。後10回則寫薰君對浮舟等婦女的追逐和失意的故事。

  《源氏物語》是以源氏及其嶽父左大臣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以弘徽殿女禦及其父右大臣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之間的權力鬥爭為主線,通過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描寫當時貴族社會政治的腐敗、生活的奢侈和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劇命運,揭露瞭貴族階級的內部矛盾及其必然崩潰的趨勢。《源氏物語》比較完整地反映瞭平安王朝貴族階級各方面的生活。故事涉及3代,歷時70餘年,出場人物400餘人,其中主要人物約30人。小說對這些人物描寫細致入微,表現瞭各自的性格特色和復雜的心理狀態。在小說結構上,前半部44回以源氏為主人公,後半部10回以薰君為主人公,鋪陳復雜的糾葛和紛繁的事件,它既是一部統一的完整的長篇,每件事又可以成為相對獨立的故事。在體裁方面,以散文為主,插入近800首和歌,歌與文融為一體。行文典雅,筆意纏綿,富有日本古雅的民族風格。書中還廣泛運用瞭漢詩文,引用白居易的詩句90餘處。第一回《桐壺》更是受到白居易《長恨歌》的影響。此外,還大量引用瞭中國古籍《禮記》、《戰國策》、《史記》和《漢書》的史實和典故,所以它也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記錄。

《源氏物語》第四回《夕顏》插圖

  《源氏物語》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它對貴族社會的政治鬥爭,大多運用側寫手法,曲折地表現出來。在觸及貴族腐敗政治時,作者雖指責瞭弘徽殿一派的政治野心和獨斷專行,卻袒護源氏,把源氏作為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在描寫婦女命運時,一方面對她們寄予深切的同情,一方面又把源氏寫成是有始有終的庇護者,從政治上、生活上竭力美化他。這部作品以過多的篇幅渲染貴族階級的一些美學觀點、佛學思想和感傷情調,結構也失之龐雜冗長。

  

參考書目

 秋山虔:《源氏物語》,東京,1954。

 淵江文也:《〈源氏物語〉的思想考察》,東京,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