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小說。又名《怡情佚史》,亦題《群花寶鑒》,60回。作者陳森,據今人嚴敦易推測,其生卒年應在西元1797至1870年之間(《梅花夢與品花寶鑒》)。陳森,字少逸,江蘇常州人,科舉不得意,道光中寓居北京,經常出入戲班,熟悉梨園舊事,遂以清代乾隆、嘉慶中優伶生活為題材,寫出《品花寶鑒》前30回。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自廣西返京,始成全書(一說作於1835),共60回。今存有道光己酉(1849)刻本。此後翻刻本甚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有抄本一部。陳森還著有《《梅花夢》傳奇一種,寫清河望族張若水與妓女梅小玉悲歡離合的故事。

  清乾隆以來,達官名士、王孫公子招伶人陪酒助樂之風甚盛,旦角被呼為相公,又稱作“花”。雖為男子,卻被視為妓女般的玩物。《品花寶鑒》即以這種生活為背景。作者聲稱“以遊戲之筆摹寫遊戲之人。而遊戲之中最難得者,幾個用情守禮之君子,與幾個潔身自好的優伶,真合著‘《國風》好色不淫’一句”(第一回)。作者以優伶為佳人,狎客為才子,將二者之間寫得情意纏綿。小說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鐘情為中心線索,寫瞭像梅、杜這樣的“情之正者”,和商賈市井、紈袴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兩種人,以寓勸懲之意。然而所謂“情之正者”亦是一種病態生活的反映。所以《菽園贅談》稱此書“滿紙醜態,齷齪無聊”。魯迅說:“若以狹邪中人物事故為全書主幹,且組織成長篇至數十回者,蓋始見於《品花寶鑒》,惟所記則為伶人。”此書實開近代狹邪小說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