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傢、政治傢。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貞元五年(789)進士。憲宗元和時拜相,率兵討平淮西割據者吳元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後又以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死後贈太傅。

  裴度以功業著稱,在文學上也有成就。他認為“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廢聲韻”,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寄李翱書》)。這對於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他對韓愈的才能是是贊賞的,但不贊成韓愈“以文為戲”,寫那些嘲諷性的雜文。晚年留守東都,築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士唱酬甚密。方回說:“裴晉公度累朝元老,於功名之際盛矣,而詩人出其門尤盛。”(《瀛奎律髓》)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

  《全唐文》存其文2卷,主要是一些律賦和奏疏碑銘。《全唐詩》存其詩1卷。《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天地山川類)有其《廳事之西因依墉壑為數仞,有懸水焉。予理戎之暇,聊以息,此相國張公之所作也。緬懷高致,時濯塵纓,即事寄言,而賦斯什》1首,《全唐詩》未收。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