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文學傢。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潘嶽侄。少有才,與潘嶽俱以文章知名。性格恬淡,不喜交遊,專心著述。太康年間,舉秀才。歷任尚書郎、著作郎、中書令。永嘉年間任太常卿。洛陽被劉聰攻破之前,潘尼攜傢還鄉,中途病卒。

  潘尼今存詩20餘首(其中可能有殘缺),多數是應制和贈答之作,內容較為窄狹。獻贈潘嶽的兩首詩和贈答陸機的兩首詩均為四言,莊嚴典重,但詩情不足。《迎大駕》一詩對社會戰亂有所反映,對現實矛盾也有所觸及:“狐貍夾夾兩轅,豺狼當路立,翔鳳嬰籠檻,騏驥見維縶。”這可能是指責“八王之亂”造成的社會混亂。詩中“南山鬱岑崟,洛川迅且急。青松蔭修嶺,綠蘩被廣隰”,亦為寫景名句。鐘嶸《詩品》把他和孫楚、王讚、張翰並列,說“季鷹‘黃華’之唱,正叔‘綠蘩’之章,雖不具美,而文采高麗,並得虯龍片甲,鳳皇一毛”。

  潘尼還有賦十幾篇,多已殘缺。另有一篇《安身論》,對“人人自私,傢傢有欲,眾欲並爭,群私交伐”的社會現實進行抨擊。此文立論明確,論述較為深入。

  《隋書·經籍志》載有“晉太常卿《潘尼集》十卷”,今不存。明人張溥輯有《潘太常集》1卷,見《漢魏六朝百三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