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口頭文學形式。是一種自彈自唱的說唱藝術,因在演唱時用琵琶伴奏而得名。琵琶歌流行於侗語南部方言區,分短歌、長歌兩種。

  琵琶短歌是行歌坐夜時青年對情人彈唱的,以歌代言,借歌傳情,多即興創作,以比興見長,也以形象的白描直抒情懷取勝。琵琶長歌多由歌師在鼓樓當眾歌唱,內容有苦歌、勸世歌、抒情長歌、敘事長歌等,有歌師自己的創作,也有傳統作品。抒情長歌如《銀情枉》(即《被拆散的情人》),講一個姑娘被迫出嫁,回娘傢遇到舊時的情人,互互訴衷情,姑娘最後鼓起勇氣離婚,被拆散的情人重新團聚。全歌許多大段抒情唱詞,叩人心弦,催人淚下。敘事長歌分“嘎常”、“嘎錦”兩種:“嘎常”體隻唱不說,如《秀銀與吉妹》、《獨郎與茶妹》等;“嘎錦”體有唱有說,發揮“說、表、彈、唱”的藝術技巧,如《娘梅歌》、《劉梅歌》等,長篇巨著能連唱幾夜。

  琵琶歌格律嚴謹,兼押腳韻、腰韻、句內韻。每篇句必雙數,每句字必單數。雙句押腳韻,上句末字與下句第一小節末字押腰韻;每句內部,上一小節末字與下一小節首字押句內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