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大型泥塑群像。創作於1965年6~10月,陳列於四川省大邑縣劉文彩莊園。作者是當時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趙樹桐、王官乙,學生李紹瑞、龍緒理、廖德虎、張紹熙、范德高及校外雕塑工作者李奇生、張富綸、任義伯、唐順安和民間藝人薑全貴。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教師伍明萬、龍德輝帶領一年級學生隆太成、黃守江、李美述、馬赫土格(彝族)、洛加澤仁(藏族)參加瞭後期的創作。

  收租院根據當年地主收租情況,在現場構思創作,共塑7組群像:交租租、驗租、風谷、過鬥、算賬、逼租、反抗。它們以情節連續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共塑造114個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傢將西洋雕塑技巧與中國民間傳統泥塑的技巧融而為一,生動、深刻地塑造出如此眾多不同身份、年齡和個性的形象,可謂中國現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創舉。群像與收租環境渾然一體,收租情節與人物心理刻畫驚心動魄,集中地再現出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壓迫,迫使他們走向反抗道路的歷史事實。在這組作品中,寫實風格和泥土材料的運用頗為恰當,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達到瞭和諧統一的效果。

《過鬥》

  收租院於1965~1966年間在北京復制展出,曾引起很大反響。其後曾在阿爾巴尼亞、越南展覽,1988年則以玻璃鋼鍍銅新材料的復制品在日本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