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格羅斯

  德國畫傢。1893年7月26日生於柏林,1959年7月6日卒於同地。1909~1910年在德累斯頓皇傢薩克森美術學院學習,1912~1914年在柏林皇傢美術學院與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913年訪問巴黎,接觸瞭不少立體主主義與未來主義的作品。1918~1920年參加柏林的達達主義運動,是達達雜志的出版人之一。當時格羅斯的政治立場是激進的,1922年到蘇聯旅行,1924年成為藝術傢團體紅色小組的主席。1925年成為新客觀社團的主將。從1911年開始發表作品,用諷刺的筆法描繪柏林夜生活和社會的陰暗面。戰後,用漫畫揭露專制政權、腐敗的社會道德面貌和戰爭的殘暴、恐怖。除畫少數油畫外,他主要用黑白素描勾勒,作品辛辣、幽默,有濃厚的藝術趣味。

  格羅斯的思想左傾,同時有虛無的、無政府主義的意識。1924年,他在《藝術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聲稱他當時的中心思想是“對人類的仇恨”。他的作品更多地是表現對社會以至整個人類的嫌棄與厭惡,給人鼓舞的力量不夠,但這並不排斥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積極的社會意義。所以魯迅把格羅斯和K.珂勒惠支並列,稱他們是“新的戰鬥的作傢”,說他的作品“漫畫而又漫畫”。早期代表作有《獻給奧斯卡·巴尼查》(1917~1918),把一個人的葬禮描繪成社會動亂的場面。《現役合格》(1918)表現瞭作者對戰爭的反感。《共和國的自動裝置》(1920)是一幅揭露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實質的政治諷刺畫,采用瞭意大利形而上畫派畫傢G.de基裡科的畫法。同一年創作的《工程師的心田》,用拼貼的方法塑造瞭一個陰險的機械師的形象。漫畫《這裡有貧民的氣味》、《早晨5點鐘》,是刺向統治階級的鋒利匕首。格羅斯對社會上流行的庸俗的小市民氣的冷嘲熱諷,也有犀利的鋒芒,如《單戀的男人》、《爭吵》等。主要畫集有《統治階級的嘴臉》(1921)、《懲罰隨之而來》(1923)、《小市民的鏡子》(1925)等。法西斯上臺後,格羅斯於1933年被迫離開德國到美國避難,在紐約大學生聯盟任教。由於遠離火熱的鬥爭,政治熱情消失,後期作品失去瞭原來的戰鬥氣息。1951年訪問柏林,於1959年回柏林居住,但不久即去世。代表作還有《支撐社會的人們》(1926)。

《現役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