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說傢。1952至1956年在羅斯托克和萊比錫大學學習德國文學。1959年移居西柏林。同年發表第一部小說《對雅科佈的種種揣測》,由於主題涉及東、西兩個德國,藝術手法獨特新穎,受到文壇普遍重視,被譽為當代德語長篇小說傑作。小說先寫東德鐵路職員雅科佈·阿勃斯從西德探親回來後被機車撞死,然後倒敘死者的為人及其死因。作者摒棄瞭傳統的有頭有尾的敘事方式,而羅列有關人物對死者的回憶,運用對話以及內心獨白等展開一系列情節。雅科佈的死因在書中找不到答案,因為作者認為世世上的事過於復雜,“誰也沒法肯定說:當前情況就是這樣,不是別的!”這種看法是約翰森後來創作的基調。兩年後發表小說《第三本談阿希姆的書》,內容是一個西德體育新聞記者接受東德出版社的委托,為東德著名自行車運動員寫傳記。記者在與運動員交往並搜集瞭大量材料之後,發現自己無法滿足運動員與出版當局的願望,隻得放棄寫作計劃。小說《兩種觀點》(1965)近似戀愛故事,寫西德攝影記者與一東德護士原無愛情可言,隻因柏林墻的建立中斷瞭兩人的來往,反而激發瞭重敘的渴望,後記者協助護士逃到西方。

  1966至1968年間,約翰森在美國紐約工作,這段經歷成瞭他的小說《周年日──格西納·克萊斯帕爾的生涯片段》(4卷,1970~1974)的素材。這部篇幅巨大的作品通過人物的回憶,追述到魏瑪共和國、納粹統治、世界大戰等時期。約翰森的作品涉及許多政治事件,借以描述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影響,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其他作品還有散文集《柏林的事》(197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