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傢。生於薩克森的海尼興,父親是牧師。1729至1734年在邁森的貴族學校“聖·阿富拉”求學,1734至1738年在萊比錫大學學習神學,1741年又繼續在萊比錫大學學習文學和哲學。1744年起在萊比錫大學任教。

  蓋勒特是德國啟蒙運動作傢,他的作品主要是宣傳理性,勸人戒惡從善。他相信理性和啟蒙教育能使人類走向進步。他認為生活中沒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也沒有不可逾越的對立。這種樂觀主義是啟蒙運動的特徵。

  蓋勒特寫過不少喜劇,其中主要的有《專心祈禱的女人》(1745)、《打彩中的運氣》(1746)和《溫柔多情的姐妹》(1747)。這些劇本改變瞭喜劇中歷來把市民作為嘲諷對象的陳舊觀念,而把市民寫成戲劇的正面人物。他仿效法國的“流淚喜劇”,但完全是德國風格,對以後德國戲劇的發展起瞭促進作用。他的小說《瑞典伯爵夫人G.的生平》(1747~1748),是德國最早的“傷感小說”。他又是德國寓言的奠基人。寓言和宗教歌曲在他文學創作中成就最高。他的寓言取材於日常生活,諷刺貪婪吝嗇、吹牛撒謊、高傲自負、偽裝虔誠等惡德,同時也揭露貴族的不勞而獲和卑鄙高傲(如《拉車的馬》),反對普魯士的掠奪戰爭(如《英雄和馬夫》)。他的寓言不是道學傢的說教,而是善意的規勸;不是辛辣的譏刺,而是幽默的嘲諷。他的寓言用韻文寫成,語言樸實明快,通俗易懂。

  蓋勒特的宗教歌曲集《宗教頌歌和歌曲》(1757)是繼《寓言故事集》之後一部深受歡迎的作品。這些歌曲的內容都是耶穌誕生、自願捐軀、死後復活、治理世界等,但不是從正統派的教條出發來解釋基督精神。他認為基督精神不是要人盲目地遵守各種規定,而是按照理性去行動。這一觀點在萊辛的作品中得到進一步的發揮。貝多芬曾為蓋勒特的6首最好的歌譜曲。

  蓋勒特是“不來梅同人”的重要成員,他的作品突破瞭戈特舍德的局限,為文學的新發展作好瞭準備。他是德國啟蒙運動從戈特舍德階段向萊辛階段發展的重要過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