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佛蘭克林

  美國作傢、科學傢、政治傢。1706年1月17日生於波士頓一個製造肥皂和蠟燭的小業主傢庭。少時隻受過兩年小學教育,12歲開始在哥哥詹姆斯的印刷所裏當學徒。他利用業餘時間刻苦自學,練習寫作。1722年他以“沉靜的行善夫夫人”為筆名寫瞭14篇小品文在詹姆斯主辦的《新英格蘭周報》發表,其中批評瞭殖民當局,詹姆斯因而被捕入獄。1723年,富蘭克林被迫流浪在費城街頭。他在逆境中頑強奮鬥,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短短的幾年內,成為一個印刷業的專傢。他組織“共讀社”(或稱“皮圍裙俱樂部”)和哲學研究會,主編《賓夕法尼亞報》,建立印刷廠和美國第一個圖書館,以及其他公共設施。他先後發表《論自由》(1725)、《論紙幣》(1729)。後一篇文章曾得到馬克思的贊揚,說“他是首先發現價值的真正實質的人中的一個”。他還寫過《論人口》(1755)一文,提出人類要控制人口的主張。他在政治、哲學、經濟、教育等各個領域中積極宣傳18世紀歐洲啟蒙主義思想。

  在美國獨立運動中,他成為最有影響的人物。他曾起草北美各殖民地實行聯盟的方案,於1754年6月北美各州殖民地代表會議通過。1757年,他任北美殖民地常駐英國的代表。1775年5月,他參加第二屆大陸會議,和傑弗遜、亞當斯共同領導瞭會議中的革命派對保守派的鬥爭。次年7月他協助傑弗遜起草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獨立宣言》。1776至1785年他作為美國的全權代表出使巴黎,1778年建立瞭法美同盟,為加速獨立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1785年回國後任賓夕法尼亞州州長。1788年辭職,繼續撰寫《自傳》。1790年4月17日在費城逝世。

  富蘭克林的著作大部分是諷刺時事,探索真理,促進社會進步和民族覺醒。他最重要的文學著作是《自傳》和《格言歷書》。《自傳》敘述瞭他的傢庭身世、青少年時期自學和工作情況、1757年以前他的主要經歷以及在政治、經濟、科學方面的成就。全書不但敘述瞭作者在自學、創業、研究、鬥爭等方面所表現的進取心,而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瞭北美新民族不斷覺醒和爭取解放的過程。《自傳》被譽為“對千百萬人都有教育意義”,是“自我教育的光輝范例”,開創瞭美國傳記文學的優秀傳統,它對美國民眾的人生觀、道德觀、事業觀都發生瞭深遠的影響。

  《格言歷書》(1758)是富蘭克林另一部重要的著作,它假托一個名叫“窮理查”的人談生活經驗的形式寫成,其中“自助者天助”、“時間即生命”、“不勞則無獲”、“勤奮是成功之母”等大量諺語、成語、警句、名言,大多是流傳在民間的格言,富蘭克林利用它們介紹科學知識,批判宗教偏見,宣傳新興資產階級關於創業治學、處世持傢、待人律己等道德原則,有啟蒙教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北美廣大人民自力更生、發展民族經濟、爭取自由解放的願望。1774年再版時易名為《致富之路》,在英、法等國都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