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文學傢。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詩人蔡松年之子。7歲能詩。天德三年(1151)進士,蔡松年曾為之賦《一剪梅》,有“白璧雄文冠玉京,桂月名香,能繼傢聲”之句。入為翰林修撰,同知制誥;改戶部員外郎兼太常丞。其辯博號稱天下第一,金朝稽古禮文之事,取其議論為多。

  蔡珪在金代文壇上佔有特殊地位,其文章在大定年間聲名很大,被推為金代文學的實際奠基人。元好問曾引用蕭貢的話指出:金初文士如宇文虛中等皆宋儒,“難以國朝文派論之””,故以蔡珪為“正傳之宗”(《中州集》卷一)。

  蔡珪主要以文名世,元代文學傢郝經《書蔡正甫集後》有“煎膠續絃復一韓,高古勁欲摩歐蘇”、“不肯蹈襲抵自作,建瓴一派雄燕都”之語,主要是對他古文創作的評價。詩亦清勁雄奇,時有佳作,例如:“扇底無殘暑,西風日夕佳。雲山藏客路,煙樹記人傢。小渡一聲櫓,斷霞千點鴉。詩成鞍馬上,不覺在天涯。”(《霫川道中》)一派承平氣象,正是當時金朝統治漸趨穩定的寫照。

  著有文集55卷、《晉陽志》12卷、《補正水經》3卷等。文集今佚,詩存46首,入《中州集》,詞入《中州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