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依族約有212萬人(1982),主要聚居於貴州黔南、黔西南兩個佈依族苗族自治州。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1956年創制瞭新文學,一般通用漢文。佈依族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故事、民歌、古歌等,生動地反映瞭佈依族歷史、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古歌《開天闢地》講創造萬物的始祖翁戛用斧頭把天地劈成兩半,用大楠竹把天地撐開。他還挖出自己的雙眼釘在天上,變成太陽和月亮。拔下牙齒將天釘牢,牙齒變成星星,他的四肢變成撐天柱,頭髮變成森林,虱虱子變成珍禽異獸。《十二個太陽》、《伏哥羲妹造人煙》等,表現瞭佈依族先民對天體日月星辰形成和人類起源的蒙昧認識。有些古歌,在流傳過程中日趨完善,具有“歌頭”、“歌身”、“歌尾”等結構形式。佈依族人民十分喜愛各種樣式的民歌。婦女擅長刺繡和蠟染,由此產生瞭《刺繡蠟染歌》等生產勞動歌。佈依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往往通過對歌互相認識瞭解,選擇情侶。這樣的歌叫“浪哨歌”。內容包括初識、試探、贊美、蜜戀、盟誓、相會、送郎、苦情等,歌詞優美,曲調婉轉。有關英雄人物、能工巧匠、禮儀習俗和山川風物的許多傳說,大多和佈依族的古老歷史、傳統工藝、節日習俗、地方風物有關。代表作品有《殺虎射鷹》、《人造房子的來歷》、《三月三的傳說》、《鬥犀奪珠》和《黃果樹瀑佈的傳說》等。民間故事中的《阿三挖井種莊稼》、《阿莉》等,或反映佈依人民的生產鬥爭,或歌頌佈依農民的起義鬥爭。《甲金》的故事是獨具風采的一組機智人物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佈依族開始有瞭自己的書面文學,一支作傢隊伍正在形成和發展之中。

《佈依族文學史》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