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撰者南宋王灼,生卒年不詳。字晦叔,號頤堂。遂寧(今屬四川)人。紹興中曾為幕僚。博學多聞,嫻於音律。紹興十五年(1145)冬,王灼寄居成都碧雞坊妙勝院,常至友人傢飲宴聽歌,歸則“緣是日歌曲,出所聞見,仍考曆世習俗,追思平時論說,信筆以記。”積累既多,編次成書,分為5卷,於紹興十九年作序,題為《碧雞漫志》。

  此書有一卷本,《四庫全書》亦著錄,《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其前7條為總論,述古初至唐宋聲歌遞變之由,次列涼州、伊州等等28曲,溯其得名之緣起,與漸變為宋詞的沿革過程。今所見者還有述古堂主人錢曾手校5卷本,刊入鮑氏《知不足齋叢書》中,內容較四庫本豐富。其卷一大致即四庫本所謂總論,但條數略多。卷二主要記宋代詞人故實,間有品評。作者比較肯定蘇軾、賀鑄、周邦彥,對北宋單調纖弱詞風頗致不滿;又說“歌曲自唐虞三代以前,秦漢以後皆有,造語險易則無定法,今必以斜陽芳草、淡煙細雨繩墨後來作者,愚甚矣”,反對在創作上墨守陳規;同時對柳永、李清照等有褒有貶,持論大致公允。卷三以下歷敘霓裳羽衣等曲之緣起流變,次第與《四庫全書總目》所列28條小異,且多出〔春光好〕(一名〔愁倚闌〕)一曲。有關考辨頗有精核獨到處。

  此書收入《唐宋叢書》、《說郛》、《學海類編》等叢書。《中國文學參考資料小叢書》第1輯,收有此書,1957年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