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奏弦鳴樂器。流行於中國新疆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民族地區的彈撥樂器。曾譯名“喇叭蔔”、“拉瓦波”。按其形制、流行地區及定弦方法的不同,通常分為喀什熱瓦甫、烏孜別克熱瓦甫和多朗熱瓦甫等多種。

  喀什熱瓦甫 主要流行於喀什等南疆維吾爾族地區。琴身長130釐米,共鳴箱呈半球形,上蒙羊皮或蟒皮。琴頭向後捲曲,指板上纏有28個絲弦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張主奏弦1根,共鳴弦4~77根。常用的定弦為:主奏弦為C1,共鳴弦為#f、b、e、a、d、g。演奏時,左手持琴橫於胸前,右臂托住共鳴箱,右手持撥子彈奏。有單彈、雙彈、滾彈和掃彈等奏法。左手按弦。

  烏孜別克熱瓦甫 根據喀什熱瓦甫改革而成。縮短瞭琴身,加大瞭共鳴箱,取消瞭共鳴弦,張金屬弦5根,銅質音品,中外弦各用兩根,同發一音,裡弦1根。各弦相距較寬,均可奏旋律及和弦。

  多朗熱瓦甫 流行於南疆麥蓋提、巴楚、莎車等地區。共鳴箱有葫蘆形、圓形等多種。體積較大,琴頸短而粗,指板較寬,均用金屬琴弦,弦數因地而異。常見者,設3根旋律弦,5~7根共鳴弦。演奏時將琴置於右腿,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撥子彈奏。

熱瓦甫

  熱瓦甫常用於獨奏、合奏及伴奏。著名的傳統樂曲有《夏地亞耐》、《塔什瓦依》、《袞地帕依》等,創作樂曲有《我的熱瓦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