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私營電影企業。1922年3月,由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鄭鷓鴣、任矜蘋等發起,創辦於上海。初期攝製滑稽短片,1923年冬,拍攝《孤兒救祖記》後,開始攝製長故事片,堅持“教化社會”的宗旨和電影與民族文化傳統結合的藝術主張。1927年,攝製瞭《火燒紅蓮寺》,開中國影壇神怪武俠片之先河。1931年,試製成功中國第一部蠟盤配音有聲片《歌女紅牡丹》。1932年,邀請夏衍、阿英、鄭伯奇任編劇顧問,促成與左翼文藝工作者的合作,為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電影事業提供供瞭契機。之後,較快時間內拍攝瞭《狂流》、《春蠶》、《鐵板紅淚錄》、《女性的吶喊》、《上海二十四小時》、《脂粉市場》、《鹽潮》、《豐年》、《姊妹花》(見彩圖)等一批以反帝反封建為主題的影片,成為左翼電影運動的基本陣地。1934年藝華影業公司被搗毀後,明星影片公司上層一度出現短暫的徘徊。不久,又主動找到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工作者,要求實行第二次合作,並於1936年7月1日,進行瞭革新和改組,明確提出“為時代服務”的制片方針,建立瞭明星一廠、二廠。二廠吸收瞭由電通股份有限公司轉來的一批左翼電影工作者。改組後,公司面目有所改觀,相繼拍攝瞭《生死同心》、《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見彩圖)等影片。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明星公司制片基地嚴重受損,遂停辦。

《姊妹花》(1933,鄭正秋導演) 明星影片公司

《馬路天使》(1937,袁牧之導演) 明星影片公司

明星影片公司大門

  1922~1937年,明星影片公司共拍攝影片200餘部,培養瞭包括編劇、導演、演員、攝影、美工、錄音、剪輯、洗印、發行在內的一整套人才,經歷瞭從無聲片到有聲片的變革,為發展中國民族電影事業做出積極努力,為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電影事業的領導提供瞭一定的條件,是一個為中國早期民族電影事業興起、發展、進步作出過有益貢獻的電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