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維

  中國作曲傢。原名瞿世雄。1917年5月9日生於江蘇常州,逝於2002年5月20日。1933~1935年就讀於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師範系。1936年起,先後在上海、宜昌任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1938年11月入重慶中國電影影制片廠合唱團,擔任鋼琴伴奏。翌年10月赴陜甘寧邊區。1940年2月起,任教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後任該校音樂工作團研究科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東北解放區,歷任牡丹江魯藝文工團副團長、哈爾濱東北音樂工作團副團長和沈陽東北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等職。1950年2月起,先後在長春東北電影制片廠和北京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為電影作曲。1955年9月到蘇聯,在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4年。歸國後,一直在上海交響樂團任專職作曲。1979年以來,相繼被推選為中國音樂傢協會常務理事和副主席、音協上海分會主席。1981年10月兼任上海交通大學音樂研究室主任。

  瞿維在上海求學時,即打下瞭鋼琴演奏等音樂專業的基礎。在延安魯藝期間,經過深入群眾和學習民族民間音樂,開始瞭音樂創作;後又通過去蘇聯進修,在專業技巧上得到深造,從而使他能揮灑自如地以多種音樂體裁形式進行創作。自其開始創作以來,包括少數與他人合作的作品在內,作有歌劇1部、電影音樂4部、交響音樂7部、室內樂2部、鋼琴獨奏曲7首、大合唱1部和歌曲數十首。他的第1部重要作品是1945年春同馬可、張魯等合作的歌劇《白毛女》。這部作品不僅對中國歌劇和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產生過廣泛影響,而且對他後來的創作也具有重要意義。他於1951年同張魯合作的電影《白毛女》的音樂,於1961年完成的管弦樂幻想序曲《白毛女》,以及於1974年根據舞劇《白毛女》的音樂編成的管弦樂組曲《白毛女》等,都可視為對同一題材的不斷深化和對相同音樂材料的更絢爛多彩的發揮。瞿維在蘇聯進修期間寫成的主要作品有管弦樂組曲《秧歌場景》、《G大調弦樂四重奏》和鋼琴獨奏曲《序曲二首》等,從中可以看到作者對以往積累的生活素材和民間音樂材料的純熟處理,以及在磨練專業創作技巧方面所作的努力。60年代以來,瞿維相繼創作瞭交響詩《人民英雄紀念碑》、電影音樂《革命傢庭》、管弦樂組曲《光輝的節日》、大合唱《油田頌》(曉星詞)、室內樂合奏組曲《草原風光》,以及歌曲《工人階級硬骨頭》、《大學生之歌》和《心中的旗幟》等。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以深沉、熱情的音樂筆觸,通過豐富多采而又簡潔精湛的創作技法,廣泛地反映瞭中國人民的鬥爭生活和思想情感。其中,特別是交響詩《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歌曲《工人階級硬骨頭》等,獲得瞭廣泛歡迎和好評。

  在音樂理論方面,瞿維也是一位勤奮的作者,已陸續發表20多篇有一定深度的論文。此外,他曾多次代表中國音樂傢出國訪問,其中包括1981年9月和1983年9月先後去佈達佩斯和斯德哥爾摩參加第19屆和第20屆國際音樂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