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由英國聖公會、公誼會,美國浸禮會,美以美會和加拿大循道會等在中國聯合創辦的教會大學。校址在四川成都南關外。先成立協合中學一所,1910年成立大學部,美傳教士 J.畢啟為校長,仿照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體制,初設文、理、教育三科,開哲學、英文、中文、歷史、經濟學、物理、化學、生物、解剖學、教育學等課程。1913年設醫科,1914年設牙科;1927~1928年醫牙兩科合併為8年制醫牙學院。華西協合大學1933年正式立案,張淩高任校長,,分設文、理、醫牙三學院。1934年經美國州立大學考核,正式接受該校為兄弟校,授予醫牙學院畢業生醫學博士和牙學博士學位,授予文學院和理學院畢業生文學士和理學士學位,發給文憑。1936年方叔軒任校長,直至1951年。

  華西協合大學經費,除由各教會提供外,紐約華西大學托事部亦接受私人或某些基金委員會捐款。此外,哈佛—燕京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英、美、加醫藥援華會亦有不定期經濟補助。

原華西協合大學文學院舊址

  華西協合大學辦理醫牙學教育成績較為顯著。曾設置醫學技術檢驗專修科、大學3年制和一些短期訓練班,如制藥班等。附設的護士學校,到20世紀40年代發展為護理學系。該校除設立綜合性的附屬醫院外,尚有口腔病院、麻風病院、結核病院、眼耳鼻喉病院。加拿大循道會特重醫牙學教育,因此該校自成立直到20世紀50年代,外籍教師多為加拿大人。醫牙學院的院長由加拿大籍的L.G.啟真道、A.W.林則等擔任。文、理學院的教師則以英美的傳教士較多。到20世紀30年代該校教師已由1910年的10餘人發展到100餘人,學生由10餘人發展到四、五百人,其中一部分來自四川省各教會中學。1924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女生入學。醫牙學院還有來自朝鮮、蘇聯、南洋群島的留學生。在社會服務方面,1944年該校曾派出由牙科醫生、護士組成的24人醫療組赴河南災區進行巡回醫療。從醫學角度看,它在發展中國醫學教育和臨床科學中曾作出瞭一定的成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春,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改為人民華西大學。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於1953年更名為四川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