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何叔衡、易禮容利用船山學社的社址和經費,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一所最早的幹部學校。1921年8 月,建立於湖南長沙。1922年12月,李達應聘到校任學長。

  湖南自修大學為衝破學閥對學術的壟斷,實行平民主義,使無錢的貧民能夠入學。學生入校不收學費,寄宿隻收膳費。招收學員採取審慎態度,辦法是讓報考者以通訊方式答復《入學須知》中提出的問題,然後面試,方定去取。取錄學員計24人;毛澤東本人和校內工作人員,最初也是學員。

  湖南自修大學的培養目標,在於使學員獲得如何從事革命活動的知識和本領,具有向上的精神,養成健全的人格,成為能夠改造社會的革命幹部。在《創立宣言》中,就有這樣的要求:“自修大學學生不但修學、還要有向上的意思,養成健全的人格,煎滌不良的習慣,為革新社會的準備。”(見彩圖)

船山學社--1921年毛澤東在長沙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校址

  湖南自修大學的科目設置,在《組織大綱》中規定:“暫設文、法兩科”。文科設有:中國文學、西洋文學、英文、論理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歷史學、地理學、新聞學、哲學;法科設有: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每個學員選修其中一個科目。此外,還非常註意勞動教育,強調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本大學學友為破除文弱之習慣,圖腦力與體力之平均發展,並求知識與勞力兩階段之接近,應註意勞動。本大學為達勞動之目的,應有相當之設備,如藝園、印刷、鐵工等。”

  湖南自修大學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制度和學習方法,註重學員自學,反對教員用灌註食物方式施教。在《組織大綱》中指出:“本大學鑒於現代制度之缺失,采取中國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二者之長,取自動的方法,研究各種學術,以期發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於平民,學術周流於社會。”學習方法上強調,“自己看書,自己思索”,“共同討論,共同研究”。為促進學術研究,學校組織有“哲學研究會”、“心理學研究會”、“中國文學研究會”、“經濟學研究會”等;還設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收藏有進步書刊和報紙。《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經典著作,是學員研讀的重要文獻。在《創立宣言》中要求:“雖然不要灌註食物式的教員,但也要有隨時指導的人作學生自修的扶助。”教學方式有“特別授課”、“函授指導”和“特別講座”。除外語需要“特別授課”外,其餘課程皆無上課時間;“ 函授指導”和“特別講座”均為邀請國內外學者、名流擔任。教員職責是解答問題,訂正筆記,修改作文。學員每人每日作讀書錄及填寫作業表一件,每月作文一篇,皆由學長考閱,以定成績良否。修業年限無定,以修習一科完畢,成績及格,給予修業證書。

  湖南自修大學於1923年4月,創辦瞭校刊《新時代》,共出4期。該刊登載瞭不少關於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重要文章,如毛澤東的《外力、軍閥與革命》和李達的《何謂帝國主義》等,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湖南自修大學招生條件較高,為滿足知識青年和青年工人的學習要求,於1922年9月開辦瞭補習學校,設置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5個學科,分成3班教授,學生100多人。何叔衡任主事,毛澤東任指導主任,易禮容任事務主任,夏明翰任教務主任,教員中大部分由自修大學學生擔任,其中有毛澤民、羅學瓚等。

  湖南自修大學和補習學校為黨培養瞭很多優秀的幹部,如:何叔衡、毛澤民、郭亮、夏羲、夏明翰、陳佑魁、薑夢周、陳昌、羅學瓚等。舉辦湖南自修大學和補習學校,是黨對舊教育實行革命改造的一次實際試驗。

  由於湖南自修大學堅持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遭到反動軍閥趙恒惕的嫉恨和仇視,於1923年11月以“所倡學說不正,有礙治安”罪名,派駐軍隊,強行關閉。隨後,毛澤東、李維漢、何叔衡、易禮容、羅宗翰等,於1923年11月又為黨在湖南長沙開辦瞭湘江學校,湖南自修大學和補習學校的大部分學生轉入瞭湘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