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赫胥黎

  英國生物學傢、教育傢。生於1825年5月4日,卒於1895年6月29日。他在古生物學、海洋生物學、比較解剖學、地質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曾獲劍橋(1879)、牛津(1885)、博洛尼亞(1888)等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位。1851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871~1880年任該會秘書,1883~1886年任該會會長。C.R.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於1859年發表後,他英勇捍衛與宣傳達爾文的進化論,被稱為達爾文進化論的“總代理人”。

  赫胥黎一生主要從事生物科學的研究與教學,終身職位在英國礦業學校(該校1881年發展為理科師范學校,1890年發展為皇傢理科學院)。他自1854年起先後任該校講師、教授,1881年任院長,1885年退休後任名譽院長直至逝世。他熱心工人的科普教育,擔任南倫敦工人學院名譽院長達12年(1868~1880)。他對英國普及和改革初等學校曾起過促進作用。他註重自然科學教育,對英國公學、大學的教育改革,也作出過貢獻。1870年,他與其他人共同推動英國議會通過初等教育法案。同年,他被選為首屆倫敦教育委員會委員,參與制訂幼兒教育、初級小學、高級小學體制。

  赫胥黎的教育論文《論自由教育》(1868)、《科學教育》(1869)和《技術教育》(1877),反映瞭他的主要教育思想。19世紀中葉,英國貴族、資產階級仍以古典教育為自由教育,崇尚“文雅”,卑視生產勞動。赫胥黎則把自由教育理解為各級學校都應進行的文、理兼備的普通教育,主張以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學、科學為基礎課程。他認為受過“ 自由教育 ”的人,應該是知、情、意都受過陶冶,體、智、德都得到發展,適應工業革命後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需要的商人、工業傢、議員、殖民者等。赫胥黎深知科技發展與工商業競爭生死攸關,因此主張從小學起進行文化教育和科學教育。他認為科學教育不應光讀書本,要重視實踐知識;不能光靠講授,要註重實際訓練;要采用直觀教法,多做實驗。他認為博物館、圖書館、實驗室都不可缺少。他在英國首創生物實驗室,把生物學的講授與學生的實驗結合起來。他認為教師要深信科學,熟悉業務,將教學與教導結合起來;在大學中,教學工作要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赫胥黎是繼英國哲學傢F.培根之後,提倡科學教育、促成科學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但他相信不可知論,在提倡科學教育的同時,又為宗教留下瞭地盤。他的主要著作《進化論與倫理學》的一部分,1898年由中國學者嚴復譯為中文(改名《天演論》)出版,對中國近代思想界曾產生很大影響。

  

參考書目

 Cyril Bibby,T.H.Huxley on Educati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London,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