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名列禦寇所著的論集。禦寇,亦作圄寇、圉寇。戰國時鄭人,《莊子》中有一些關於他的傳說,有時尊稱他為列子,他的學說近於莊周。唐天寶元年,詔號列子為“沖虛真人”,《列子》為《沖虛真經》,列為道教經典之一。

  今本《列子》8篇,已非《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原書,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晉人的作品,有人認為它就是《列子註》的作者張湛所作。

  《列子》中多記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紀昌學射等,形象鮮明,含義深刻,具有較高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有些故事雖取材於其他著作,但經過改寫潤色,比原作有瞭提高。如“狙公賦芧”的故事,《莊子·齊物論》隻有寥寥數句,而《列子·黃帝》篇已將它擴大成一篇結構完整的寓言。書中運用誇張手法刻畫人物形象,也已達到一定的造詣。如《湯問》篇中描述韓娥的善於歌哭,寫得有聲有色,極盡誇張之能事。有的篇章已有從寓言演變為小說的跡象。如《湯問》篇中寫扁鵲為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換心的傳說。情節相當完整,故事離奇曲折。後來《聊齋志異》寫陸判為朱爾旦換心,疑即以此為藍本寫成。

  晉代張湛作《列子註》,今存宋刻宋元遞修本《沖虛至德真經註》8卷。今人楊伯峻《列子集釋》是目前比較完備的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