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詞人。字俊臣,號小坡、叔問、大鶴山人,又號冷紅詞客。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隸正黃旗漢軍籍。生於世代仕宦的傢庭,幼年隨父瑛棨宦遊南北。光緒元年(1875)中舉,曾官內閣中書。因多次會試不中,遂絕意進取,棄官南遊,旅食蘇州30餘年,曆為前後巡撫之幕客,經常和名士往來,談藝論詞。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先後辭絕清史館纂修及北京大學教授之聘,以行醫鬻畫自給。

  鄭文焯畢生致力於詞,名列“晚清四大傢”。尤精詞律,“深明管弦聲數數之異同,上以考古燕樂之舊譜。薑白石自制曲,其字旁所記音拍,皆能以意通之”(俞樾《瘦碧詞序》),於當時講求四聲清濁之外,更欲進一步上推遺譜。曾取張炎《詞源》一書,銳意箋釋斟畫,成《詞源斠律》一書,為清凌廷堪《燕樂考原》以後關於詞樂的重要著作。其詞學柳永、周邦彥、薑夔,尤其推重周、薑。作品務求高健清空,煉字選聲,穩妥精麗,大都能做到“體潔旨遠,句妍韻美”(易順鼎《瘦碧詞序》)。然其內容,則比較貧乏,除中日甲午戰爭和庚子事變時少數作品如〔鶯啼序〕《登北固樓感事再和夢窗》、〔賀新郎〕《秋恨》等抒發瞭國勢日衰的憂思外,辛亥革命前之詞作,多表現貴公子和幕客的落拓、閑適、感傷情緒,辛亥革命後的作品,則多抒發其遺老的故國之思。

  鄭文焯詞著有《瘦碧詞》、《冷紅詞》、《比竹馀音》、《苕雅餘集》等,後自刪存為《樵風樂府》9卷。吳昌綬並其所撰《詞源斠律》等,合刊為《大鶴山房全集》。1933年,龍榆生又曾輯其對前代各傢詞集批校文字以及遺札中有關詞學的論述,成《大鶴山人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