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在比武、行軍、閱兵和戰鬥時演奏的音樂。中國漢代從北方民族傳入中原的鼓吹曲,是由鼓、鉦、簫、笳等樂器合奏的軍樂。據《宋史·樂志》載:“鼓吹者,軍樂也。昔黃帝涿鹿有功,命岐伯作鼓吹以建威武、揚德風。”世界各國古今都有這種宣揚軍威、鼓舞士氣、傳遞信號的音樂。中世紀十字軍的軍樂用肖姆管、風袋管、小號和鼓演奏。17、18世紀土耳其近衛兵鈴杖的軍樂用銅鼓、大鼓、鈸、三角鐵、各種簧管和笛子演奏。土耳其軍樂富於特徵的打擊樂器,18世紀中葉,首先為奧地利軍樂所採用,以後後逐漸傳到歐洲其他國傢。近代世界各國的軍樂隊,通常由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有時也加用低音提琴,各國軍樂隊的編制不盡相同。

  軍樂隊在習慣上是銅管樂隊的別稱。但嚴格地說,兩者是有區別的。銅管樂隊由短號、長號、各種薩克斯號和打擊樂器組成,有時另加各種薩克斯管,所有的管樂器除低音長號外,都是B和E調的移調樂器,一律寫在G譜表上,其中除E調短號照譜吹高小三度外,實際音高都低於譜面上所記的音。軍樂隊則由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樂譜和銅管樂隊所用者不同,而和管弦樂隊的記譜法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