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音樂曲譜集,簡稱《九宮大成》。清乾隆六年(1741)和碩莊親王允祿奉旨編纂,由樂工周祥鈺、鄒金生、徐興華、王文祿、朱廷鏐、徐應龍等吸收許多民間藝人參與工作,歷時5年,於乾隆十一年(1746)編成。全書82卷,彙集瞭南北曲2094個曲牌,連同變體共計4466首曲譜。此宮譜選用瞭唐、五代、宋人詞(用作唱詞,由清代樂工譜配南北曲牌),金元諸宮調(錄存有金代董解元《西廂記》中148曲,元代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中120曲),元明散曲、南戲、北雜劇(以上33類樂譜,大都是用昆腔所唱的南北曲調)、明清昆腔、清宮承應戲、禦制腔等不同時代、不同來源、不同格律、不同樂種的歌詞。按南曲的引曲、正曲、集曲,北曲的雙曲、套曲分類。其中有北套曲185套,南北合套曲36套,分別列入仙呂宮(南曲)、仙呂調(北曲,下同)、中呂宮、中呂調、大石調(南)、大石角(北,下同)、越調、越角、正宮(南)、高宮(北)、小石調、小石角、高大石調、高大石角、南呂宮、南呂調、商調、商角、雙調、雙角、黃鐘宮、黃鐘調、羽調(南)、平調(北)、仙呂入雙角等25個(南12、北13)宮調中。宮譜詳舉各種體式,分別正字、襯字,註明工尺、板眼、句讀、韻格。是研究散曲、清曲、戲曲音樂的重要參考資料。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