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秋時代的琴師。先秦典籍所錄士階層中,最早以名傳世的音樂傢。《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可見他琴藝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有鐘子期聽伯牙彈琴的記載。當伯牙彈琴而志在泰山時,鐘子期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時,鐘子期道:“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根據這一記載,後世傳為知音難遇的美談。演變為小說以後,流傳為伯牙姓俞之說,實無根據。後世以為琴曲《高山流水水》即伯牙遺作,亦來自上述故事。

  伯牙故事又有“海上移情”之說(見《太平禦覽》引《樂府解題》):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三年不成。後隨成連到東海蓬萊山,聞海水澎湃群鳥悲號之聲,心有所感,乃撥琴而作《水仙操》。從此伯牙成為天下之妙手。這一故事亦見於《琴操》,但並無先秦文獻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