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原屬印加文化區,16世紀初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後,又屬利馬總督區。因此,玻利維亞的音樂文化直接繼承瞭印加文化的傳統,與秘魯音樂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玻利維亞的民間音樂主要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歌舞音樂為主要形式。東部森林中印第安人的音樂,往往隻有3~4個音。荒漠高原上的民間歌曲常常帶有憂鬱的色彩,舞蹈動作緩慢。河谷地帶的民間歌曲則表現出節奏、色彩的多樣性,舞蹈動作快速、奔放。南部塔裡哈省的民間音樂具有緩慢的滑音,曲調抑揚起伏,委婉感傷。此外,秘魯的“亞亞拉維”、“瓦依諾”以及智利的“庫埃卡”等歌舞曲,在玻利維亞也很盛行。

  玻利維亞的本土樂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庫和巴洪(排簫)。西庫用甘蔗桿挖空後制成,管長達1.2米;巴洪則在蘆葦桿外面包以棕櫚葉,最長可達2米,音色低沉渾厚。此外還有各種不同形制的豎笛、號角、鼓以及撥弦樂器恰朗戈。

  在殖民地時期,玻利維亞的專業音樂大多與天主教的傳播活動相聯系。1825年獨立後,專業音樂發展較慢,直到20世紀才有瞭較快的進展。1904年建立瞭軍樂學校,1908年建立瞭國傢音樂學院,1940年建立瞭國傢管弦樂團。

玻利維亞的印第安人在吹奏牛角號

  玻利維亞本國的作曲傢大多成長於20世紀以後。J.M.貝拉斯科·邁達納(1901~  )以民間音樂素材進行創作,主要作品有舞劇《美洲印第安人》。在這部作品中他力圖表現今天印第安人的生活,在歐洲演出時,獲得很高的評價。其他重要作品有序曲《太陽的兒女》、交響詩《兀鷹的生活》等。此外,他任拉巴斯交響樂團指揮期間,曾大力扶植和推薦玻利維亞作曲傢的作品。E.卡瓦(1890~1953)曾擔任拉巴斯音樂學院院長,他創作的音詩《波托西》、舞劇《科亞納》和18首鋼琴曲《印第安詠嘆調》,都具有印第安音樂和玻利維亞民間音樂的特點。音樂學傢、作曲傢T.V.坎迪亞曾任天主教堂的合唱指揮。1940年出版瞭他的3卷本《玻利維亞民謠集》,這些配有和聲的民間曲調,揭示瞭玻利維亞民間音樂純樸的風格特征。H.V.蒙赫(1898~  )主要寫作鋼琴小品,他創作的一首小回旋曲是玻利維亞流行的樂曲之一。